无聊,是一杯淡淡的白开水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如果加一点盐巴,有一点咸,有一点淡。我不知道你,没有什么能引起你的兴趣,没有什么能吸引你的目光。迷迷糊糊,浑浑噩噩,一天复一天,循环往复,直到那一天。天亮了,继续躺着,两眼与白茫茫的天花板交错。天黑了,依然躺着,两眼与黑漆漆的天花板依恋。
无聊,是一朵开过又枯萎的花朵,不知生,焉知死。生而无聊,不要去爱,不要去恨。开过了,只是开过了,枯萎了,只是枯萎了。死而无聊,何求前世,何恋来世。
忙忙碌碌的劳作者,大多没有时间去感受人生的无聊。他们已被忙碌的劳动充实,劳累后休息片刻,是多么的惬意。只有孤于一隅执迷于精神的人,才会更多地感受到无聊。
想想辛劳一生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辛苦劳作,在庸常中献出一生,他们当然不是看几本叔本华的书,就奢谈无聊的人,也不是你所蔑视的不会思考的工蜂!世界上更多的是朴实劳动的芸芸众生,而非象你那样能写读书笔记的人。
你怎么知道劳作者就不会思考?他们以默默无闻的行动思考这个世界,不着一字!他们无须文字崇拜,他们不懂得一些人为什么以文字傲世傲人。。
一代伟大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劳动人民,在最底层,他们从小就在田里做牛做马,没读书,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那有时间去无聊。无聊的人就是吃饱撑的。
叔本华是伟大的哲学家,每一句话都是金句。但底层人民,劳动人离他很远很远。他们安份守已,他们小心谨慎,他们不惹事。他们思考的是怎么样能不挨饿不受冻,
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可以自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闲并不等于无聊。王维隐居终南山可谓闲,但他毫无无聊之感。他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陶渊明更是弃官而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安贫乐道,知天命悟事理。 而只有闲而无聊至极,痛苦无边的李清照,才会从早“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