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情商“一词被反复提及。
也不乏各种书籍,试图描述何谓情商,以及怎样提高自己的情商。类似于卡耐基《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等书籍,里面会有一些情商技巧,曾经我对这些东西孜孜以求,学了就用,可是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挫败。比如里面的一个技巧是学会赞美,自己深以为然,并且不遗余力的去做,只是,做着做着,变成了谄媚,这让我苦恼不已。知道如何做,可是分寸在哪里?分寸是最难把握的东西,好的家庭可能用点滴的言传身教,不自觉就让孩子学会了,这样的人总给我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分寸感。可是我总容易过度,要么过于收着,显得冷漠,要么过于热情,显得谄媚,我曾在图书馆看了很多情商技巧书籍,想找到能教会我分寸的书,但最终还是没找到。
直到我遇到了一位很棒的大学室友,她身体力行地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情商,以及分寸在哪里。实践也检验了这一点,她在我们宿舍,很受欢迎,除了欢迎,还有尊重。
情,是心的幻化。高情商,是一颗善良智慧的心所幻化出来的言行举止。
我们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挺善良的,不愿意或者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有时候也藏着很多不堪的小九九,所以遇到人际问题,容易觉得是别人的错。
也有的时候,我们的确是善意的,但这份善意带上了控制。觉得我是为你好,你怎么还不领情。
选择去做善良的人,是需要很高智慧的。因为,可能分寸掌握不好,成了烂好人,伤了自己,成了对自己的不善。也有可能过分干预,最后非但没有让人感觉到善意,反而倍觉厌恶。智慧又是什么,是用合适分寸做事的能力。
举几个正面的例子。
我上大学那会,遇到一些比较好的学习资料,第一反应不是分享,而是私心想要自己用。但是我的舍友就很大方,她会把自己得到的资料,或者是好用的软件推荐给大家,也会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学习方法一并分享,即使大家都要评奖学金,她的这一行为曾经让我很愧疚,我愧疚自己心太小,折服于她的善意与坦荡。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个舍友总喜欢自黑,不聪明的我要么跟着起哄,要么和别人一起笑。但她很少这样,偶尔开开玩笑,都点到为止。要么,就会很认真的地说出舍友的优点,并予以称赞。每每这个时候,我会心里不那么舒服,因为在她面前,我总能看到自己心里面的小九九和黑暗。我看到了自己喜欢开别人玩笑时,有时候并不善意,其中就是暗带嘲讽,尖酸刻薄,以及一些超过底线的试探,以展示自己在和对方互动中占据高位这么一个心理状态。它很微妙,也很不堪,本能地让人想否定,但我知道,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的心里。
看到本来漂亮的舍友买了好看的衣服,人更漂亮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嫉妒,而不是赞美。但是我的舍友她总是发自内心的去称赞别人,看到别人好的,积极的那一面,很少做负面的交谈。
是不是看上去有点太不真实,太违逆人性了。是的,她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从小就有了宗教信仰。但我的关注点不在宗教本身,而在于它对人心的正向约束和引导,这是最难的部分。因为我们普通人管住自己的行为尚且不易,何况千变万化的心思。每个人的心遇事如何反应,如何思考,都在我们的日常思考中,训练出了自身独有的通路。而她,在正向的道路上已经训练了很久,形成了自己的正向通路。大家都喜欢她,是因为她难能可贵的平等心和仁慈心,大家尊重她,是因为她一以贯之,而非心血来潮,四年时间的朝夕相处,足够检验这一切。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确有无缘无故的恶,但至少有一半是我们自己互动中产生的恶,互动中产生的恶里面有一部分是对方自身的问题,你并无恶意,但他的解读角度确是恶意的,但这是对方的课题,我们改变不了。剩下的一半,是我们自己的课题,可能是自己控制不住的炫耀引致别人的恶意,可能是自己口无遮拦的嘲讽,引致对方的不悦,那么,我们能做的是这一部分,怎样让自己的输出减少招致恶意的概率。剩下那一半无缘无故的恶意,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积极的防御。
再说两个负面的例子。
两兄弟,大哥外出打工多年,将自己的房前的空地借给弟弟用。年岁久了,弟弟觉得大哥可能以后不会来了,慢慢就将那块地皮当成了自己的。谁知一朝大哥在城市生活不如意,回老家了,当然就要让弟弟把地方腾出来,谁知这一行为,引得兄弟两个反目成仇。弟弟就是不让,最后两家大打出手,多年不往来。这件事,正常人都知道是弟弟太贪心了,大哥这么善良,弟弟还反咬一口,真正的白眼狼。可是,说这些,指责太多,也改变不了兄弟闹翻的现实。如何让善意的出发点,得到一个善意的结果,这是需要思考的。他考验一个人对人性的洞察,对互动方的了解,以及对自己的了解。了解自己会不会居功桀骜,反复强调自己的付出;了解别人会不会忘恩负义,亦或者见利忘义;懂得怎样的行为能让对方感知善意,却又不引起对方的贪欲;更明白付出多少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数目,超过多少是自己心生怨怼的数目。如果自己是给别人一点恩惠就挂在嘴上的人,那就不要帮人,帮了最后也是惹人嫌,想帮的话,就需要管住自己那张嘴;如果对方有忘恩负义的苗头,而自己帮他本来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指望他,那就也不要帮;如果知道自己借5000是极限,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借两万,以防意外出现,双方连朋友都没得做。这些都极大地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再比如,一个和你关系很好的朋友,喜欢上一个明眼人都知道品行有问题的人,可是朋友偏非常上头,还同居。被你知道了,你想着用强刺激骂醒同学。便骂朋友恋爱花痴,没出息,被男人骗,不自爱。结果最后他们没分开,你们的友谊却走到了尽头。你的发心善吗,肯定有一部分是善的,可是,时机是合适的吗,方法是合适的吗?明知对方很上头,现在说什么对方都听不进去,还骂对方一顿,究竟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直,找存在感,还是真的想帮朋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心平气和的和她说,理解她,也明白很爱一个人的感觉,作为朋友支持她恋爱,但是可否拉长观察的时间,多一点考验等等,会不会是更好的方法。
再来考虑-----分寸。分寸在哪里?分寸在真和善里面。对别人的称赞,如果真的发自本心,不带目的,你自己就不会觉得自己谄媚,哪怕被有些人误解,自己也不会生气。如果称赞是为了某个目的,也不要自己骗自己,很清楚是场面话,别人说自己谄媚,那也不要太生气,因为自己知道,生活所需,逢场作戏。此为真。
开别人的玩笑,出于让关系更亲密的目的,心中没有尖酸刻薄和想要显示优越感和掌控感,就不会说出冒犯的话。听到她被夸奖情不自禁地跟着开心和赞美的笑,对比听到她被挖苦,自己也看笑话式的在笑,当事人比谁都清楚。此为善。
想拥有高情商,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少说一点让自己懊恼的话,减少人际消耗,增加人际助益。对于我这种原生家庭得到较少指点的人来说是很强的诉求,只是不知道如何做。我看了佛教里面正语这一节,觉得很有参考意义,接下来,会慢慢和大家分享。我们可以先从恰当的行为出发,慢慢地通过行为去建立自己内心的正向通路。
希望可以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