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的《秋山图》是一篇很奇特的作品,整篇小说的构思类似于《竹林中》,与《竹林中》的开放性结尾不同的是,《秋山图》是推理探案式的结论,无可否认,应该是受到当时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
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秋山图》远远不如《竹林中》有名,不过我自己很喜欢,就尝试着做赏析,推荐给大家。
《秋山图》是根据中国清初著名画家恽寿平(号南田)所写的文章——《记秋山图始末》进行再创作的翻案小说。
《秋山图》这篇小说和恽寿平的《记秋山图始末》在叙事上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但是两者的结论却截然不同。
《秋山图》这篇小说里面蕴含有两个谜:
1、《秋山图》是不是真的?
2、《秋山图》为什么烟客先生两次所看到的差异大到异乎寻常,让人起疑?
现在为诸君一一道来。
————————————————————————
1、《秋山图》是不是真的?
先看恽寿平《记秋山图始末》中两段文章:
董文敏尝称,生平所见黄一峰墨妙,在人间者,唯润州修羽张氏所藏《秋山图》为第一,非《浮岚》、《夏山》诸图堪为伯仲。
须臾,传王奉常来,奉常舟中,先呼石谷与语,惊问王氏已得《秋山》乎?石谷诧曰:“未也。”奉常曰:“赝耶?”曰:“是亦一峰也。”曰:“得已,何诧为?”曰:“昔先生所说,历历不忘,今否否,焉睹所谓《秋山》哉?虽然,愿先生勿遽语王氏以所疑也。”
再看芥川龙之介的《秋山图》(赵玉皎 翻译)中的记述:
“这个嘛,在下也不知究竟该说见过好,还是没见过好。此事甚是难解哪。”
“该说见过好,还是没见过好?”恽南田惊诧地看看王石谷,问,“莫非见的是摹本?”
“不,不是摹本。见的倒是真迹,只不过……不仅在下一人,关于那幅《秋山图》,烟客先生(王时敏)和廉州先生(王鉴)与之都各有一段因缘。”
由此可见,《秋山图》是真迹无疑。问题是,《秋山图》的艺术水平的高低问题?
————————————————————————
2、《秋山图》为什么两次所读起来差异大到异乎寻常,让人起疑?
A、张家的家境状况
先看恽寿平《记秋山图始末》中所记:
“比至,门庭阒然,虽广厦深间,而厅事惟尘土,鸡鹜粪草几满,侧足趑趄。”“重门扃钥,粪草积地如故。”
同样,芥川龙之介中在《秋山图》中做出同样的描述:甚至用了“虽说颇为宏伟宽阔,却极为荒凉”、“那座废宅般的张府”、“那墙上的藤蔓,院中的萋萋草色,与先前没有丝毫变化。”之类语句进行描述。
让人不得不想起《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可以形象地说明张家那时的困窘之境。
B、贵戚王氏的春风得意
先看恽寿平《记秋山图始末》中所记:
“王氏大悦,延置上座,出家姬合乐享之。尽获张氏彝鼎法书,以千金为寿,一时群称《秋山》妙迹已归王氏。”“王氏挟图趋金阊,遗使招娄东二王公来会,……”
而芥川龙之介的《秋山图》中只增加了对贵戚王氏的府第的一种形象描写。
“现在我还清晰记得,那是个微风不动的初夏午后,王氏庭院中的牡丹在玉栏外怒放。”
其中都记述了贵戚王氏家里养有歌姬舞女,多处豪宅。
C、《秋山图》流传时间之久
先看恽寿平《记秋山图始末》中所记:
“其时董宗伯弃世久,藏图之家已更三世,奉常亦阅沦桑且五十年,未知此图存否如何,与王郎相对叹息。”
同样,芥川龙之介在《秋山图》中对此关键时间点也是基本一致没有作任何更改。
D、《秋山图》画作本身
“其图乃用青绿设色,写丛林红叶,翕赮如火,研朱点之,甚奇丽。上起正峰,纯是翠黛,用房山横点积成。白云笼其下,云以粉汁澹之,彩翠烂然。村墟篱落,平沙丛杂,小桥相映带,丘壑灵奇,笔墨浑厚,赋色丽而神古。”
“画是青绿设色,溪水蜿蜒流过之处,点缀着村落和小桥。画面上方主峰起势,山腰上秋云悠悠,以蛤粉点染,浓淡有致。山以高房山 的横点构成,翠黛之色如新雨初霁,其间点点朱砂,描出丛林中的处处红叶,朱砂翠黛交相辉映,其美妙竟是言辞难以形容。若仅如此,这幅画便只是华丽之作,但它的构图极尽宏伟,笔墨又至为浑厚——可谓是在绚烂的色彩之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空灵澹荡的古趣。”
两者的记载大同小异。
E、张家对《秋山图》的态度很奇怪
在上面两种记载中,都可以看出,张家不愿意出售《秋山图》,却愿意借出《秋山图》?如此珍贵的画作为什么会如此慷慨借出呢?
芥川龙之介可能是出于小说的需要,增加了对张家对画作不自信的一些描写,更是使其迷雾重重。
…………
烟客先生心醉神迷,久久地凝望着这幅画,愈看愈觉得神妙无穷。
“怎样?先生可还中意?”
主人面含微笑,斜望着烟客先生的脸。
“真乃神品。元宰先生的盛赞绝不为过,甚或还有所不足。与此画相比,在下迄今为止见过的诸多名作,悉数落了下风。”
即便在说话时,烟客先生的目光也始终未从《秋山图》上移开。
“是吗?真是如此杰作?”
烟客先生不由得惊诧回顾,看向主人。
“您为何有此种怀疑?”
“不,在下并非怀疑,而是……”
主人竟然像处子一般,不知所措地红了脸,随后,他露出寂然的微笑,小心翼翼地看着墙壁上名画,续道:
“不瞒先生说,每当看这幅画,我总有一种明明睁着眼、却如在梦中的感觉。秋山诚然美妙,但这美是否只有我才能看出?除我之外,它在世人眼中,是否只是一幅平凡之作?不知什么缘故,此种疑问始终烦扰着我。这是我的错觉?抑或是说,这幅画存于世间,未免美得太过分了?我不清楚是何种原因,总之心中颇觉怪异。因此,听了先生的赏赞,忍不住问了一句。”
但此时的烟客先生,对主人的辩解并未十分在意。这不仅是因为《秋山图》使他入了神,而且先生以为,主人对于书画,乃是彻头彻尾地疏于赏鉴,为了掩饰这一点,才胡乱寻些言语敷衍自己。”
…………
F、烟客先生对《秋山图》的态度变化
“乃出一峰《秋山图》示奉常,一展视间,骇心洞目。”“奉常既见此图,观乐忘声,当食忘味,神色无主。……奉常徘徊淹久而去。”“奉常公事毕,昼夜念此图,乃复诣董宗伯定画。……使逡巡归报,奉常知终不可致,叹怅而已。”“……盖奉常当时寓目间,如鉴洞形,毛发不隔,闻所说,恍如悬一图于人目前。”
在恽寿平《记秋山图始末》一文中记述了烟客先生对《秋山图》的痴迷、失落到失望的过程,芥川龙之介在小说也做出了同样的描写。小说结尾部分甚至用狐仙之类的话来迷惑人。
…………
这时,我悄悄看向烟客先生,低声问:
“先生,这就是那幅《秋山图》?”
烟客先生摇摇头,若有意味地眨了眨眼。
“一切都浑如梦幻。或许,那张家主人是位狐仙之类,也未可知哪。”
…………
G、两种记载的作者观点迥异
恽寿平在《记秋山图始末》一文中认为是赝品,并且嘲笑了贵戚王氏受到了张家的欺骗。
“嗟夫!奉常曩所观者,岂梦邪?神物变化邪?抑尚埋藏邪?或有龟玉之毁邪?其家无他本,人间无流传,天下事颠错不可知,以为昔奉常捐千金而不得,今贵戚一弹指而取之,可怪已!岂知既得之,而复有淆讹舛误,而王氏诸人,至今不寤,不亦更可怪邪?
……南田寿平灯下书与王山人发笑。 ”
而芥川龙之介在《秋山图》小说中却认为是真迹。
“那之后,据说王氏也用心地多方探问,但关于痴翁的《秋山图》,张氏只有这一幅。因此,我并不明白,从前烟客先生见过的那幅《秋山图》,如今是藏在某个地方呢,抑或只不过是先生记错了?先生去张家看过《秋山图》一事,总不至于全都是虚幻……”
“不过,那幅奇异的《秋山图》,已然清晰地留在烟客先生心中。而且,便是足下心中也……”
“那山石的青绿,红叶的朱砂,至今仍历历在目。”
“如此说来,即便没有《秋山图》,又有何可遗憾呢?”
启功先生说:“烟客三十余岁时,先入董香光(其昌)的吹嘘言词,看到画后又买不到手,愈想愈觉其好,本是人所常有的极平常心理,而经南田这篇文章一写,反使人觉得扑朔迷离,成了疑案。”又说南田此文是“用传奇笔法,借名画故事,以寓沧桑之感”。(此段文字引自 黄裳的散文《秋山图》)
可是同样受烟客先生极力推崇的王石谷却丝毫不受影响?
小结:
用过电脑Photoshop软件的人都知道,色彩是相互影响的,《秋山图》的“青绿设色”在“厅堂的白壁上”更能原始体现画作本身的艺术表现。而在贵戚王氏的府邸中,富丽堂皇的装饰会使淡雅的画作黯然失色。
另外,五十年时间对于画作的保存也是一大考验。
其实,芥川龙之介在《秋山图》小说中多处描写张家的困窘以及贵戚王氏的豪华,就是这一用意;特别是小说中写到张家对画作的不自信甚至怀疑,愿意借出画作以求证,更是如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美学倾向,枯寂中孕育着绚烂之美。
相对于恽寿平《记秋山图始末》把重点放在画作的真假上,认为张家欺骗了贵戚王氏,所给的《秋山图》是赝品。
小说《秋山图》更多是着眼于画作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上。“一切都浑如梦幻。或许,那张家主人是位狐仙之类,也未可知哪。”小说中借烟客先生之口赞颂了张家主人展现艺术手法之巧妙绝伦。同时芥川龙之介认为《秋山图》之所以不能再现奇迹,是因为贵戚王氏不像张家主人一样,真正懂得艺术,很好地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只是附庸风雅,拿到手之时就是明珠投暗以致湮没无闻的时候。在这里,画作本身反而沦为配角,画作的主人才是主角。
小说中描写了众人对艺术品的态度:张家的痴迷和求真、烟客先生的狂热、贵戚王氏的附庸风雅。通过对《秋山图》的得失表明了佛家的无常思想,对美好事物之易逝而感到惋惜。
芥川龙之介的《秋山图》运用推理小说的写法,对《秋山图》是否是真迹、艺术上又是如此变幻莫测的事迹一步步地揭示谜底。同时整部小说通过回忆来讲述整个故事,使小说充满了似梦似真的感觉。
————————————————————————
参考资料:
《秋山图》作者: 芥川龙之介 赵玉皎 翻译
《记秋山图始末》 作者:恽寿平
《秋山图》 作者:黄裳
假作真时真亦假,变幻莫测在心间 ——芥川龙之介《秋山图》 作者:风满蜃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