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革命能够催生“工业革命”,比如从爱因斯坦发现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之后(也就是E=MC²),仅仅过了40年,原子弹就已经落在了广岛和长崎,核电厂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球。只是工业革命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灾难。
一、工业巨轮带来的惊喜
工业发展确实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福音。我们知道化学家一直要到19世纪20年代才发现铝这种金属,但当时要从矿石中分离出铝非常困难,而且昂贵。于是,有几十年间,铝的价值甚至比黄金还要高得多。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还会用铝质餐具来宴请最尊贵的客人,至于那些二等的客人,就只能用黄金的刀叉来凑合凑合。
但到了19世纪末,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够大量、廉价提炼铝,目前全球的铝生产量达到每年3000万吨。如果拿破仑三世听说这些属民的后代居然拿铝做成抛弃式的铝箔,用来包三明治、带剩菜,用完就丢,想必是大惊失色。
二、工业革命催生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我们知道太阳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会到达地球,大约每年3766800艾焦(10的18次方焦耳),全球所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只能保留大约3000艾焦的能量。现在人类所有活动和产业每年约消耗500艾焦。我们还有其他巨大的能量来源,比如核能和引力能。引力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因为地球受到月球吸引而成的潮汐作用。工业上能源的利用变革引发农业变革。
工业革命就是第二次的农业革命,当然它带来农业的大繁荣也同样带了悲剧,机械化不只是机器的事,连植物和动物也同样遭到机械化。它一味强调动物的客观需求,却忽略了它们的主观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1950年就曾用猴子的发展做过实验。他在幼猴出生后几小时,就把它们和母猴分开,各自关在独立的笼子里,由两只假母猴来负责哺育。每个笼子有两只假母猴,一只使用铁丝材质,上面有可供幼猴吸吮的奶瓶;另一只使用木材,再铺上布,模仿真实母猴的样貌,但除此之外无法提供幼猴任何实质帮助。结果是幼猴显然比较爱的是布猴,多半时间都紧抱不放。就算正在金属猴身上吸奶,却还是紧抱着布猴,而且长大之后会一直高度焦虑、具有高侵略性。结论显而易见:除了物质需求之外,猴子必然还有种种心理需求和欲望,如果未能满足这些需求,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工业巨轮引人进入消费世界
当前全球随时都有数十亿只家禽家畜就像活在工厂生产线上,而每年宰杀总数更达到百亿。采用工业化的禽畜饲养方式后,农业生产量和人类粮食储备量大幅增长。大幅度提高人们生存能力,如美国只有2%的人口以农业为生,不仅养活了整个美国的人口,还有剩余粮食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农业释放出了数十亿的人力,由工厂和办公室吸纳,让人类生产出更多钢铁,制作出更多服装,兴建出更多建筑,还制造出了灯泡、手机、数码相机和洗碗机。就这样人类创造的工业巨轮将人们引入消费世界。
我们知道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如果想要存活,就得不断提高产量,就像是鲨鱼,如果不一直游动就会窒息。同时为了确保不管什么新产品都有人买账,就必然导致一种新的伦理观: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美德就是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所有人应该善待自己、宠爱自己,就算因为过度消费而慢慢走上绝路,也是在所不惜,今天我们许多人沉迷消费主义不能自拔。似乎消费就可以上天堂,但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个天堂不是地狱伪装的。
四、发展工业的同时也要反思人类精神未来
相对于人类工业巨轮的突飞猛进,我们人类的思想境界还是和2000年前的祖辈们相差不大,甚至还有不如。当孱弱的思想掌握毁天灭地的工业技术时,我们的处境是危险的。所以发展工业的同时也要反思人类精神未来,在深入开展人类思想教育的同时,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伦理和规范,让工业、科技在指向人类安全及幸福的边界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