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点电影《满江红》,感觉拍的就像戏剧一样。摄影机机位的角度有点像很久之前的二维平面电子游戏。由于故事缺乏演绎,观众很难看出角色谁重要,谁不重要。我倒是感觉秦桧丞相身体已经痊愈,三位武官大约是昔日的抗金名将。金兵缕下江南,攻伐中原,金将领除了坟墓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北狩的钦徽二帝是否认为金将不顾产业,只为国家的行为是因为缺乏教育呢?因为非中原王朝,国殇不过百年,为什么要穿上13号球衣,与命运做不懈地斗争呢?可能是强烈的欲望,而不是合理的地位让他们去拼搏。这也是北方偏于一隅政权不断政治动荡的原因:如果将领军事不胜利,就无法取得动用国家财政的权利。也成不了世家。
影片在开头也试图探讨北国王朝国殇不过百年的原因。估计是缺少文化,皇族、王族血缘不够亲密导致的。可以看看法国路易十三、十四时代,很多贵族都希望参加沙龙中的交流活动。但有许多低爵位的男爵、子爵只愿意跳舞,不愿意讲谈。这是因为讲谈有其经典书籍与官方观点,戴着枷锁跳舞不是低爵位贵族的英雄本色。生存与生活在贵族语境中有本质区别。很多将领爱兵如子,他不过是为了生存。看清末复兴时期的军阀史就会发现,有的将领军事失败,因为符合内阁的集体预期,反而升官,成了军事顾问。这样的军事顾问是渴望胜利的,渴望用诡计实现以前胜多的宫廷政变。
从电影到小说,再到科学书籍。它们很少探讨所谓中产阶级的生活。中产阶级虽然有体面的工作,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或许还有表演天分。但他们的教育似乎完全是异化的,就像《满江红》电影中的艺妓一样。艺妓虽然被迫与秦桧同寝,但她们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她们的“美国主义精神”把她们的爱国主义深深掩盖住。最后,她们很难完成秦桧交给的任务。从导演的角度看,她们是善解人意的,起码是善解秦桧的。为什么电影如此的荒诞。从理性角度看,除了戏剧因素,还有教育因素。我们被历史书这样教育:“抗金将领是深恨秦桧的。”但他们有大把时间共同在朝廷之上称臣,毕竟南宋成立了。
秦桧表现了很文雅的宰相气质。他委托教育机构培养了晋代名妓绿珠。可以想像圣上是关心教育的,宰相的这种行为,可能让圣上不高兴。这也是抗金诸将领集中在秦桧官邸、宅院的原因。一旦圣上熟读《金谷园》有感,他们就立即行动,活捉金人间谍:秦桧。还有观点认为这部电影描写了汉末汉灵帝的何皇后,以及何进大将军的故事。导演探讨了汉“何以强亡”的问题。我认为还是领导者过于信任被领导的将军。这与为位高权重者讲谈的儒者有密切关系。显然何皇后想杀掉何进,因为怕外戚掌权担责任。可以推测汉献帝的性格是比较怨人的,政治手腕也不错,知识没有兵权。毕竟汉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兵权了。如果这时有一个如王允之流的宰相,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