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步入社会,虽然宅,懒,穷,但我也多少去过一些地方。省内的珠海,东莞,湛江,深圳,省外的桂林,凤凰古城,张家界,石家庄,杭州,乌镇,北京,还有最近的泰国。我是个喜欢想东想西的人,旅行时,见过各种不同的风景,经历各种不同的事,当我在路上时,我在想什么?
01
开始思索 “差异”这个词,旅行的意义,或许在于看过不同的世界,包容差异,理解不同。
作为一个孤陋寡闻的土鳖,每到一个地方,都忍不住赞叹当地的神奇景观。
去桂林,惊艳于桂林山水的瑰丽,果然“桂林山水甲天下”名不虚传;去张家界,感慨群山之笔直陡峭,直入云霄;去杭州,乌镇,沉迷于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江南……
见过不同的景,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来,山河也有这么多种形态,小家碧玉的温婉,大家闺秀的豪迈,城市也有不同的风貌,都市的繁华热闹,郊区的僻静深远……
而除了风景,更多的是感受另一个城市的文化差异。
习惯了广州的快节奏,做什么都讲速度、效率,我明显感到杭州,泰国的生活节奏之慢。
在杭州旅游,我入住青旅,买东西时一连问好几个问题,店主总是慢悠悠地说,“一个个来,先弄完这个先”,泰国更是如此,即使不富裕,当地人依然不急不躁。
我想,旅行的意义,不只在于增长见识, 更多的是换个视野看世界,见过不同的世界,才会包容差异,理解他人,因为人生不只有一种可能。
去的地方慢慢多了,开始喜欢上这种在路上探索的感觉,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旅行,为什么有那么多背包客。
有种说法是,父母不怎么认同你花钱旅游,将来有机会就带父母一起旅行,带他们一起看你眼中丰富的世界。
就像TripAdvisor猫途鹰的微电影里所说:
有时候不懂他选择的人生,
是因为没见过他所见的风景
启程,去旅行
看看不同的世界
02
关于自我、认知:不要害怕犯错,人生最难得是认识自己。
人,最难得是认识自我。
四月杭州旅游时,临时起意,很想去苏州,去汽车站买票,怎知那个站没有去苏州的票,要去另外一个比较远的汽车站,我不想费时过去那边,想着要不干脆多出点钱,坐私人大巴过去。。随意问了一个卖票的人,就买票了。
等了一个钟不说,开了好久,快六点多才到苏州,且没到客运站,中途就把我们几个扔下车了。。
那天杭州苏州来回奔波,回来青旅时已经晚上十点了,第一次体验了一把坐黑车的感觉,疲惫,挫败,懊恼自己智商已下线。终于明白,为什么别人告诫我们不要理那些汽车站火车站拉客卖票的人。。真是花钱受罪,花钱买教训。。
然后才明白,有些事,真的急不来。有些事,真的要事先计划好。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个急性子,虽然性子偏静,看起来很淡定。
我一直知道自己做事很随性,总是没有计划,要么被推着走,要么临时起意,说做就想马上做到。
本来我没觉得有什么。
但这次旅行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太心急了。
也让我意识到凡事不要太大意,出门要多留个心眼。
这是我一个人杭州之旅里最大的失误吧。
我没和其他人说起这个经历,如果我妈知道,一定会说一番,表示对我一个人出门不放心,但是有些事,真的要经历过才深刻明白。
大学时有位老师谈及教育时说,“我们一直想扶着他走路,提醒他哪里有坑,别掉进去,但有些坑坑洼洼,真的要自己跌过才能体会。”
03
旅行最好的状态,是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生活最好的状态,是用旅行的心态看世界。
前阵子八月底去了北京出差, 刚到北京的那天晚上,我和几个同事趁着有点时间,搭地铁逛了下南锣鼓巷,逛了很多特色小店,中途几天忙得每天睡三四个钟,最后走那天上午,我们用两个钟匆匆逛了下故宫,拍了些照,摸了下城墙,也算是来过皇城脚下了。
刚工作时,看着身边的同事出差,飞来飞去,羡慕不已。直到去年,工作满一年时,我也终于被派去石家庄出差,然而在活动现场跑上跑下,没来得及仔细看看石家庄,就回去了。这次到北京出差,事情更多,压力更大。
出差时,多是绷紧了弦忙于工作,能有一点时间出去逛都觉得赚到了一样。
那时候想,出差和旅游真的完全不一样。真想有一天完成工作后轻松地逛下。
那时想着旅游时,一定要好好玩他一番,把工作看书什么的都丢在一边。
而泰国六天五夜之旅,整天吃喝玩乐,又觉得有点空洞,好像总少了点什么。(真不是装逼)
旅游时,带了本书,在飞机上随意翻看,入住酒店后同事问,“你旅游还买书啊”,我回,“自己带的,在飞机上无聊嘛。”原本打算旅游每天看几页书的,但还是懒散成性,玩了一天后,直接瘫在床上玩手机。然后在深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看许多公号文,最后开始在手机上打字,将旅行的一些感触写下来。。或许是习惯了写文,如果不是衣服有点多,背包放不下,我甚至都想把笔记本背过去,写写感触什么的。
我们常说工作束缚身心,但也许,最好的状态,是劳逸结合,不是一味到处浪,是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总有一些爱好,是你不做,就像少了点什么一样不自在。咪蒙不就说过,“当我们做自己热爱的事时,是忍不住要勤奋的啊。”
我羡慕那些出差能有一天时间欣赏当地风景的人,(有半天也不错,所以北京出差虽然辛苦,压力大,但还是值得的),我也特别欣赏那些每天忙得飞起,但仍能抓住碎片时间,在候车室,在机场,在飞机上看书的人。
古语说得精辟,“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一句常听的话,“不读书,去再多的地方,也只是个邮差。”
而旅行也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大多数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生活最好的状态是,以旅行的心态看世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勾起了多少人说走就走的憧憬。
“钱包那么小,谁也走不了”,打消了多少人辞职不干的念头。
我们总觉得眼前的生活苟且,诗和远方只属于旅行,然而看世界,不只旅行这一种方式。同事Y说得好,“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旅行就是看世界,换个工作,换个新平台,认识新同事也是看世界啊。”
是的,诚如旅行一样,工作也是在做人,做事,与人打交道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当我一步步在职场摸索琢磨,怎么写好一篇稿,怎么写好一个方案,做好ppt,我慢慢明白同事和上司的话中之话时,慢慢学着沟通之道时,这不也是认识世界?
世界不只是人文景观,还包括你在社会中的阅历。
想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旅行,即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