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它却能解决世界上99%的问题。每个人都爱钱,但大家爱的不是钱本身,而是它背后的价值。当钱还没有作为货币流通在市场上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东西通过约定好的等价物来进行交换,或者出于邻里关系,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但是究其本质,这也还是价值的一种交换。
其实,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帮助,背后都隐藏着价值的交换。没有人在付出之后是不求回报的。
这时,也许有人会跳出来跟我说,我们的父母就是不求回报的。
错了,大多数的父母的确是不求子女回报的,可是当你不听取他们的建议时,他们心里会升起一种想法,那就是你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不像小时候那么听他们的话了。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求回报行为,求的是什么呢,是你听话的回报。而且,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这样只谈感情不谈金钱的关系,要回报给对方的越多,甚至你一辈子都不一定还得清。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正在用欠人情的方式换取自己想要的,并对这种方式乐此不疲。他们认为只要是不花钱的交易,就是占了便宜。
当今社会,大家都很忙,没有人会不求回报的帮助另一个人,不要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就算别人不提,你也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份人情还清。而且,要根据人家付出的多少给予回报。同时,还人情,也是对对方价值的一种尊重和肯定。
小的时候,我总有种感觉,那就是我们永远比别人家低人一等。父母的言语动作中总是透露着一种卑微。我曾偷偷问妈妈,她说,人家以前帮助过我们,所我们欠了人家的人情,欠人情是要还的,不然以后就没人跟你来往了。说到这里,我依稀记得十一月分的天,大风呼呼地刮着,把手放在外面,过一会就会冻得生疼。妈妈在大风中,头戴一顶红色的毛线帽,手里拿着一张表,到处问别人怎么填。那时,爸爸对他的工作早就做到了厌烦的地步,除了班要自己上,剩下的一切都是妈妈来打点的。人情是妈妈欠的,却是我们一家来还的。我们家的人情一直还到我初三转学后停止。
我之前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就是关于人情的。一个女孩要搬家,她觉得找搬家公司比较贵,于是就叫了朋友来帮忙。搬完家后,她就请朋友吃饭表示感谢,没想到一顿饭吃了她两千多,叫搬家公司还不到一千,这次她有事叫朋友来帮忙,下次人家有事她也得去,这样一算,她简直是血亏啊。
我有个朋友,现在的这份工作是他舅舅给他牵线的,否则,凭他自己打拼这辈子都很难混到现在这个阶层。但是,这件事背后欠下的人情也不小,逢年过节,每次都要给他舅舅送很多礼物,就连他的父母都要主动来给他舅舅拜年,每年给他舅舅家两个孩子的红包都不小,他表弟今年考学,据说又封了一个上万的红包。他觉得跟舅舅的这层关系就像跟这份工作的关系一样,食之无味,弃之不舍。在情感上既想摆脱他舅舅,又离不开他舅舅。
说实话,我真觉得欠了不必要的人情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小耳濡目染人情账的我,长大学会了独立,我很少去麻烦别人,当然,除非迫不得已,我也不太希望别人来麻烦我。
好在现在有了金钱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我找你帮忙,你开价,我付钱就好了,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不是一种共赢的局面吗?
有的人抱怨当今社会的人情味越来越淡,越来越世俗,实际上,这是一件好事。当我们有了金钱这把衡量价值的尺子后,才能将一切价值量化、标准化,才可以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内耗,不用费尽心思地去想怎么回报别人更合适。
用钱去解决问题,问题就变得简单很多了,这样,我们每一个人就可以把多余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和让社会更繁荣,国家更富强的层面上。每个人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他人的依赖,慢慢地,社会上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独立。
“钱”——正在成为万物的尺度,一切都在明码标价,一切都是价值交换。所以,想要经营好的关系一定要谈钱,只要谈钱,别人才愿意跟你合作。否则,磨磨蹭蹭的站在那里,总想不花钱,通过人情来达到目的人。对不起,大家都挺忙的,出来如果不是为了赚钱,谁不知道躺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喝着奶茶来得舒服。
所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用人情,人情看似免费,实际上并不免费,甚至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