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一个或许沉重严肃的话题:关于生死。
人生无常,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来。
前一秒还活蹦乱跳的人,转眼间却失去了生命。
当生命结束之时,我们将如何承受?
面对家人的离世,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告别,或是希望他们可能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留在我们身边?
下面分享的这几段故事,可能让我们试着思考用另一种方式,面对生死。
01
一位爸爸的来信
4月24日, 14岁男孩小阳,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前,他是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次考试总能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绩,
他是同学眼里 “别人家小孩”,学习优秀,生活独立,他是父母眼里体贴温暖、有孝心的孩子,
知道爸爸妈妈工作辛苦,小阳经常在放学后去买菜做饭,等爸爸妈妈回家。
这么一个让人疼爱的孩子,却在半个月前和妈妈逛商场时,突发晕倒。
在送往医院后,经过数十天的救治,小阳最后被判定为脑死亡状态。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小阳的父母伤心欲绝。
儿子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他是否还能以另外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呢?
于是,夫妻俩在商量后,决定为小阳表达捐献意愿,将他的人体器官进行捐献。
“孩子,原谅我们为你做了这样的决定。但你不要害怕,你这是去救人……”。
在佛山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小阳捐献出肺脏、肝脏、肾脏,救治了4名器官衰竭患者。
签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后,小阳的爸爸给4位受赠者手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愿你替捐赠者好好活下去,他还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离去,让儿子的生命再次绽放,让我们在某个地方有所寄托……”
据悉,目前4位受赠者的恢复状况良好。他们获得了新生,小阳也获得了“重生”。
从此,他们的身上,既背负着自己人生的使命,也承载着小阳父母的寄托。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对于小阳的父母来说,失去了最爱的儿子后,还不能给他留下完整的身体,无疑是痛上加痛。
但是,他们想到儿子的器官能挽救别人的生命,想到儿子的器官在另外一副身体里跳动,就好像他还没有离世一样……
尽管心痛,他们还是作出了这个决定。
这是一种伟大的平凡,也是爱的接力与生命的重生。
小阳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这世间多了四个拥有新生命旅程的人,他们不叫小阳,却已然和小阳密不可分。
02
“我没那么伟大!
我就想让自己的孩子用另一种方式,还在活着。”
43岁的董天美有三个孩子。但不幸的是,第二个孩子和第三个孩子生下来就患有脑瘫。
这些年,董天美的丈夫在外打零工赚钱,董天美则带着孩子在外看病,一家人生活的苦难可想而知。
但是董天美却一直没有放弃,她说,
“放好心态吧,面对现实,能把孩子治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让孩子多活一天也好。”
然而,命运还是没有放过这一家人。
就在2017年,董天美6岁的二女儿在老家发生了交通事故,永远离开了人世。
董天美夫妇悲痛之余,决定将女儿的遗体和器官捐献出去,这个决定让4个人的生命得到挽救,2个人重新见到光明。
可灾难和不幸却接二连三地降落在这个家庭上。
就在今年的1月份,董天美最小的儿子突发病情,在送到医院抢救一天后,便停止了呼吸。
董天美和爱人再次决定,将小儿子的遗体和器官捐献出去。他的器官预计将给6个病人带来生的希望。
很多人不理解董天美的做法,但是她却说,
“这些年,我带着孩子到全国各地奔波看病,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心里特别感动。”
“不能救我的孩子,就救救别的孩子吧!”
在受赠者和医护人员对她表示尊敬和感激时,她说:
“我没那么伟大!我就想让自己的孩子用另一种方式,还在活着。”
03
一个人的球队
2019年的WCBA全明星正赛上,有一支业余球队获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球队的五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为一个叫叶沙的男孩聚在了一起。
叶沙是一个爱打篮球的阳光少年,但在他16岁那年,因为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
叶沙生前的愿望是当一名救死扶伤医生,为了实现儿子的理想,叶沙的父母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捐献出儿子所有的器官。
于是,叶沙的心、肺、肝、两个肾、一对眼角膜,分别捐献给了7个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让他们重获新生。
为了纪念叶沙,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其中接受捐献的五个人,组成了一支球队,替这个爱打篮球的大男孩,完成了跟职业球队打一场比赛的遗愿。
球赛结束后,叶沙的父亲给五个人写了一份信。
叶沙球队的每一位队员你们好,我是叶沙的爸爸。
叶沙的离去对我而言,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今天不重要,明天也不重要,生活不重要,生命也不重要。
可你们的出现,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叶沙在我身边生活了16年,而今我将这16年的感情,揉成了若干份,分派到你们每一位的身边,陪伴在你们的左右。
愿你们带着叶沙的眼去感受灿烂阳光,带着叶沙的心去感受多彩的世界。
带着叶沙,日日相伴,夜夜共眠。
你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你们幸福,我也幸福。
或许我们都曾因人性冷漠而愤怒过,也对世态炎凉绝望过。
但请相信,这世上的温暖和不幸一样多。
那一刻,叶沙虽然已经不在人世,却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善意邂逅善意,生命的内涵和深度就得到了扩展,当这支球队奔跑在赛场上时,人们仿佛看到了叶沙,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
叶沙,你的生命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得到了延续,就让那七个因为你重获生命、享受光明的人们,为你展开另一段鲜活、健康、多彩的人生吧。
你用生命给了他们生命,他们用热爱延续你的热爱。
04
伟大的“大体老师”
医学界通常将遗体捐赠者尊称为“大体老师”,医学院的学生们在上解剖课之前,都要向“大体老师”鞠躬致敬。
对于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人体解剖是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正因为有了遗体捐献者,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人体基本知识,日后当一名出色的医生。
捐献器官让更多的人获得了生的希望,捐献遗体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无法想象,这是需要怎样高尚博爱的情怀才做得到,无论是死者还是他们的家属,都是值得敬佩的人。
在大连医科大学解剖馆的“仰止厅”里,有一句遗体捐献者的留言——
“宁愿让学生在我身上试划二十刀,也不愿见到他们未来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
正是这些“大体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他们的身上,未来的医护者们,从这里开始懂得了什么叫敬畏生命,什么是救死扶伤。
05
所有善良的生命,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
人生这条路上,也许不幸格外的多,但善良与爱,总能创造奇迹。
器官捐献就像是一场赛跑,人们要赶在死神面前,抢救这个活下来的“礼物”,给另一个将失去生命的人以生命。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幸参与到赛跑中。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的比例是30:1,仅约一万人能等来移植的机会,器官捐献缺口巨大。
器官捐献尚且如此,遗体捐献更是少之又少。
确实,在我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明白人死后不过是变成一把灰,但传统文化因素还是导致了人们对器官和遗体捐献心有芥蒂。
有人说,器官捐献,不是人类的天性,是教育的结果。
深以为然。
你今天播种一份善良,明天也许便收获一份美好。
叶沙球队的五名队员,在经历重生之后,都签署了器官遗体捐赠协议。
为了向大众普及器官捐献,有团队将叶沙篮球队的故事拍成了5分钟的纪录片,叫《一个人的篮球队》。
在纪录片里,队员周斌说,别人能够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能够救活我们这些需要器官的人接续生命,现在轮到我要去宣传,我还要什么隐私。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一个人的篮球队》播出后,打动了3.1万余人志愿登记器官捐献。假设一个人平均能捐献3.5个器官的话,预计将有11万人受益。
这是以爱换回生命的故事,而这些捐献者和受益人的故事,将会在未来影响更多人,激励更多的人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罗曼·罗兰曾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世上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
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们,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选择留下更大的善意,而这所有的善良,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