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霞:让“了解”变成“理解”的十个教学创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室里坐着三类人。想学习的,等着喂的,看风景的。

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学生,他们掌握知识,往往就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属于简单的刺激反应类型。如何帮助他们由了解变成理解呢?关键还是要从教学策略上去创新。

1. 编织渔网(适合概念学习)

目的: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尽可能多的联结。

比如主题是光合作用。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大家先提出10个有些联系的词语。植物、太阳、绿色、化学的、生存、光线、叶子、氧、细菌、叶绿体,然后划掉关联最小的3个词。各组再就剩下的7个词语做词语联想,每个联想出10个。把零散的词语串成线,通过组块记忆,加深理解。

2. 大树生长(适合阅读重要书籍)

目的:学生认真领会书中的核心思想,更关注主题内所包含的事实。

主干:书中的最重要的观点是什么?

枝叶:支持这个观点为最重要的五个理由。

3. 盯住领队(适合文本理解)

目的:提升对学习材料的整体关注。

分6个小组,每两个小组为一对友好小组。

每个小组出示5个问题,向友好小组的领队提问。如果领队全部答对,后面的学生跟上来接着回答。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利用求生索,向自己小组的亲友团求助(每人只有一次机会)。

4. 开记者会(适合课尾总结部分)

目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及现场答辩能力。

同桌两人,一人当记者,一人当专家,每人有8分钟的时间准备,就刚才所学的内容主题拟出10个问题,专家准备潜在问题的答案。用5-10分钟完成采访任务,学生在汇报结束后上交一份手写摘要。

5. 音乐伴奏(适合记忆内容)

目的:给学习增加乐趣,改善记忆方式。

请学生结成伙伴,然后要求他们就刚才所学的内容列出10个句子。

把这10个句子收编到敲击音乐、歌曲或赞美诗。

6. 拿通行证(适合复习)

目的:对学习内容进行一个全面复习和巩固。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通行证,画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或者写出核心要点。完成后,交出通行证方可离开教室。

7. 一站到底(适合诗词复习)

目的:检测学生背诵诗词情况。

有一名擂主站在中间,挑战一位选手(10个选手围成一个圆),其他学生当首席评价官。挑战失败,擂主表演节目。挑战成功,就继续挑战,连续挑战5个人成功就可以封为诗词大王。

8. 师徒结对(适合新授内容)

目的:让学生以讲授的方式理解学习内容。

同桌互为师徒。每人准备一个备课本。单数日,左边学生为师傅,右边学生为徒弟,左边学生准备讲解,徒弟记录。双数日反之。

9. 学习公示(适合开放性题目)

目的:充分利用墙壁,展示全体学生答案,对所有学生学习充分关注。

教室里设一个学习公示栏,让学生把答案便笺贴在公示栏上。

10. 问题串(适合检查预习)

目的: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一个初步检测。

教师准备10个问题,同桌两人为一组。左边同学5个,右边同学5个,分别提问,然后教师再集中讲解。能够较为完整和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同桌对ta给予预习大王的积分奖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