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周末整理书架,顺手翻开一本,看到了泰戈尔的这段文字。抬头放眼窗外,白蜡树的叶子正在纷纷飘落,真该叹息啊,似乎只是一低首一顿足的几个瞬间,日子就呼啸而过了。张爱玲说过,对于中年人来说,十年八年就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又何况是短短一个季节?
四季轮回,最好的参照就是那些树木花草。它们与节令总是贴切的相依,从葳蕤满地到日渐凋零,面对着各个节气,不管是纤细弱小的还是粗壮高大的,都一样的从容,雨来痛饮,风来呼吸,霜雪来了做棉被,在烈日的暴晒之后结出生命的果实。看花草树木总是让人心静,在四季的衬托之下,于时光的河流之上,他们始终波澜不惊。而人想要到达这一境界又是多么的难,所以,坚韧、静默、忍耐等诸多品质都是人类该向草木学习的吧。
寒露时节,最喜欢读《诗经》。在万物萧条径直向寒冷奔去的时候,一路找寻,千年以前的草依然绿,风依旧轻,除了要来的雨雪霏霏,尚有过往的杨柳依依。对于一颗易感的心来说,这是怎样的安慰呢。那采葑采菲的弃妇,采萧采艾的少女,想必她们定没有珠翠满头,偶尔闲暇时摘一朵野菊花戴在发间,却是别样清爽的美丽。她们所采的,其实不过就是青菜萝卜,蒿草香艾,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泛着烟火人间的朴素气息。
人在自然之中,不算什么,比起山川河流,比起四季更迭,渺小到无语。大概是因为渺小,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堪,才不得不将万种情绪寄托于自然万物。草木有情,万物有灵,将那些心心念念融进诗词,借由它们来慰藉一度困顿的心灵。人的高贵或许就在于此。
《诗经》之后,直至唐诗宋词,多少看似简短的文字,承载着人生的伤情别离和命运的犹疑辗转。那些蒹葭飞蓬里暗隐的思念无奈之苦呢,以及滴露流霜中深藏的气象万千,其实千百年来一直未变。无论隔着多么久远的岁月,总有那么一股倔强的热乎气,将一颗清冷的心暖了又暖。
回溯至《诗经》的年月里,扑面而来的是简约踏实的鲜活气息,仿佛生命返回本源,一个人只有回到本源时,他的心他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安顿。
此时,去繁就简,人生自守,枯荣勿念。
《霜降》
霜降之后,知道田野里再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
小时候,走在秋后的田野上就有哭的凄惶,旷野太空了,空得令人绝望,走着走着,就想坐在衰草中大哭一场。但毕竟是孩子,一个衰弱的蚱蜢过来,就吸引走了注意力,追着它一路而去,那个想哭的冲动也就这样过去了。年岁渐长,看着眼前大片的荒芜,不再惆怅难遣,如今,脚下还是偶尔会有蚱蜢这样的昆虫,断然不会再去追,看着儿子兴致勃勃的去追赶,不由感叹岁月的轮回。看到那些枯草中竟还盛开着秋日最后的野菊,淡紫的花瓣嫩黄的蕊,在风中摇曳,平静中另有一种自在的美。年少时,看到野外美丽的花儿,总是爱折几枝回家,插到花瓶里,如今无论如何都不会了,是一颗心在千转百回之后,对一花一草都起了怜惜之意。
同样让人怜惜的,还有那些秋霜白露,带着空灵寒凉的特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和霜其实是一对亲姐妹。露是秋水的魂魄,霜是冬雪的前奏,都是水之灵秀,最是洁净之物,容不得尘嚣的半点亵渎,霜露的好,只有草木最懂。
“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总相关”。暮秋的夜晚,明月清辉照至床前,想再听一听那些熟悉了的蟋蟀嘶鸣以及秋虫呢喃,却只有无边的静寂。如今它们都去了哪里呢,难怪纳兰在这样的夜里悲叹。记起似乎还有好多未了的小小心愿,譬如,走进熟透的果园去呼吸一下香甜的气息,去丰收的稻田里感受那一片金黄的喜悦,去看看莲池中那些落寞的残荷,都不是什么大事,和俗世生活无关,却总是记挂着。眼前突然一片萧瑟的时候,知道所有的这些心愿还要放到明年,而明年还会有这些打算吗?是否也如过往那些未写完的日记,时过境迁,再也没了续下去的意义?
突然又想起那件打算送给外婆的毛衫,外婆怕冷,每年冬天未到,就早早穿上棉衣。一直想亲手给她织一件贴身的毛衫,让她穿在肥大的棉袄里面保暖御寒。只是,衣未织完,外婆却永远的去了。可是眼前,覆盖于身的暖暖棉被上,分明还有外婆细密的针脚。一闪念的恍惚,想不动声色,泪到底还是流了下来。不是伤怀,也和年龄无关。
《立冬》
寒来千树薄,秋尽一身轻。秋是流动的,还没等缓过神来,冬天就到了。就像是大雾天出远门,不知不觉就迷了路,在焦虑之中,跌跌撞撞无所适从,当太阳出来,那些弥漫的雾气才悄悄的消散,让人感觉似乎是刚从梦中醒来。醒来后发现,眼前已经是空无一物。
不是真正的空,雾散之后,北风正携寒流汹涌而来。
三十岁那年的冬夜,读到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印象深刻。“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都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的过冬,我们帮不了谁。”作者历经的冬天,是怎样的冷呢,几度风雨,身体的痛已然忘记,而心底的伤却再也挥之不去,直至成为渗透一生的彻骨严寒。一样的冬天里,人和人感受的寒冷终究不同。
早些年,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冬总是害怕,只想做一个梦就到春天。如今那些激烈的情绪都没有了,冬雪冷雨之下也变得淡然,这或许该归功于体质的逐渐变好或者人生的历练。有些事,不知不觉中慢慢就变了。
就像面对从小喝了无数碗的中药,以前是抗拒到憎恨,现在呢,简直是深深爱。儿时身体羸弱,每次看到端来的黑褐色汤药,我都要咬牙切齿,或哭或闹,被父母逼着哄着喝下去,那么苦啊,直至让人恐惧,而如今,立冬之后,父亲还会给我开出与当年类似的药方,无非还是黄芪红参之类,补我一度的体弱气虚。不同的是父母的两鬓已是花白,为我熬药的人也换做身旁同样日渐老去的婆母,此时才发现,药原来没有那么苦那么难喝,留在唇齿之间的是涩涩苦香,抵达肺腑的是同一种温暖的关照。
面对滋养生命的爱与草药,我该是怎样的感恩,小时候只知道撒娇哭闹,哪里懂得珍惜呢?年龄就是这样吧,就像那首歌所唱:它卷起了风,重新塑造每个人的面孔。哪怕是青春容颜逝去,矫健身躯变老,也没有什么不好。去往中年的路上,总会有“秋尽一身轻”的诗意,就好比季节走至秋冬,寒风里,豪华落尽,才见真淳。“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觉醒的是智慧和灵魂,收获的是清明妥帖的内心。
有一种成长是无形的,如果不是源自心灵的日渐丰盈,那一定是来自岁月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