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2020.8.6
毕业设计毕竟不同于平时上课、做实验,相对而言自由很多,只是每位同学做的方向不一样,做实验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还在校外,但大多数还在化学系,只是跟着不同的老师,在不同实验室。
毕设相对轻松,同学之间在不忙的时候可以相互串门,看看彼此做的是什么课题。汪四做实验是相当认真,白天黑夜的忙在实验室,尤其是刚开始做毕设时。汪四总喜欢什么事都急在前面,宁可开始忙一些,早点结束岂不更好。他从来不喜欢临时抱佛脚。有时忙得忘了吃晚饭,那就在实验室里随便吃点干粮什么就可以。
梁夏燕是电化学专业,时不时到汪四做实验的地方来看看他在忙什么。有时也帮忙汪四磨磨Ti片,可往往磨不了几片就感觉手指疼。小姑娘家家的,纤细的手指本来就没有几分力气,看着磨红的手指,汪四都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晚上做实验也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晚上做实验的时间不长,更多时候凑在一起聊天或者吃东西。汪四的实验室外面就是一间大办公室,白天导师、师兄都在,毕设的同学可不敢造次。到了晚上就热闹了。几个能说得上话的同学开始聊天,也有市区的同学利用办公室电话和家里人或朋友聊天。更多时候就是在一起吃夜宵。化学系对面的食堂开得比较晚,毕设的学生是那里的常客,多买买些菜和饭到了晚上重新热热当夜宵吃。
汪四很少买,但他在实验室里备有卷子面,上海特有的那种在圆形的纸筒里装了长短整齐划一的干面。吃的时候在开水里放上一小把煮开,放入盐巴、葱花就是上海人经常吃的“阳春面”。但大学生这样吃的面太过简单,其实就是加了盐的面条,纯粹得很,这样的面也被称之为“光面”。但有时也有意外发生,忘了买盐巴。
晚上肚子饿的咕咕叫,水已经煮上了,面也已经下上了,一帮“饿死鬼”就等着吃面呢,可没有盐怎么吃啊?汪四急中生智,从试剂柜里拿出NaCl,还是分析纯的呢。用药勺舀了点放入面条,毕竟是学化学的,智者无惧。但到了第二天,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班级里同学都知道汪四在实验室里用分析纯NaCl代替食盐,同时在实验室煮面的事从此也被禁止。汪四心里忍不住说一句,你大爷的,吃了我的面背后还告我的状,这帮鸟人!
毕设的实验做了一个学期,离毕业最后一个多月时大家都忙着写论文。那时还没有电脑啊,全部手写,图表也是手工绘制。写的时候可得分外小心,就怕写错字,用橡皮擦很容易把纸擦破,版面难看至极。在写正式论文前你首先得写草稿,让你的导师修改几遍,最后等于是把修改好的论文再一次誊写在专门的毕业论文稿纸上。本科论文也不用很长,写个几十页(一般30页左右),但一下子写那么多字,感觉手指都捏扁了感觉隐隐的疼。
最后毕业答辩也没有现在的ppt,毕业生给每位老师发一份答辩提纲,然后就在前面把自己的论文宣讲一遍。老师们根据你所讲打一个分给出成绩即可。站在前面讲论文,看着台下那么多人总有点发怵,紧张是难免的。尤其好不容易把论文讲完,老师提了什么问题,有些同学没有很好准备,晾在台上就显得尴尬。从上午八点一直到中午十一点半,很不幸,汪四是最后一个!可怜的汪四,饥肠辘辘的,还得忍受老师们的“刁难”,还算幸运,他对于答辩准备充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
毕业了,那时还是包分配的计划时代,由于汪四是直升研究生,对于他而言等待他的就是悠长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