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深圳,已经进入了盛夏,炎热的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味道,大约是因为六月总下雨的缘故。电影《阿飞正传》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拍摄的:盛夏、雨季。
今年第八届北京电影节的时候,《重庆森林》在北京重新上映,那时就对身处北京抢到票的朋友羡慕不已。时隔两个月,在深圳等来了《阿飞正传》,没想到还能在大荧幕上再看一次,也算是小小圆满了。
《阿飞正传》拍摄于1990年,是王家卫的代表作,也是让哥哥张国荣斩获了人生中唯一一次金像奖的作品。王家卫的电影有着浓厚港式老电影的缩影,也带着一种独特的忧郁魅力。
不管你有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他那些作品里的经典台词,你一定不陌生。
无论是《阿飞正传》里的:“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
还是《重庆森林》里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东西上面都有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又或者是《春光乍泄》里的:“黎耀辉,不如我们重头来过。”
他的电影里,大多都是悲剧结尾,故事的主角都在寻找,这些寻找却往往会以失败告终。他没有给现实中的男女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相反,他把感情中的矛盾挣扎及其带来的甜蜜和苦恼表达得很贴切。
《阿飞正传》的开头,便是浓重的绿色和迷雾,在这段迷雾中拉开了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无脚鸟故事: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这样飞啊飞,飞得累了便在风里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以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日复一日卖汽水、生活平平无奇的苏丽珍,就像大多数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女孩。忽然有一天,有个人闯入了她的世界,对她说:“今晚你会梦到我。” 故事,就从这个梦开始了。
从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两点五十九分开始,每一分钟都开始有意义,从这一分钟开始,苏丽珍便开始沦陷。
“我以前以为一分钟很快就过去,其实是可以很长的。有一天有个人指着手表跟我说,他说会因为那分钟而永远记住我,那时候我觉得很动听...但现在我看着时钟,我就告诉自己,我要从这一分钟开始忘掉这个人。”
忘记一个人需要多久?反正,《阿飞正传》里的苏丽珍,会一次次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深夜里独自等待,然后在猛然踩灭烟头的那个瞬间又反反复复。
就像是超仔对苏丽珍说的,你总是说过了今晚就会没事,你昨天晚上是怎么过的?如果你过得了昨晚,今晚就不会在这儿了。
不同于苏丽珍的含蓄隐忍,Lulu是卑微炽热的。她们两个人也勾勒出爱情里最常见的两种态度。
明明是想和旭仔结婚,苏丽珍会以“表姐要结婚了、你怎么和我爸解释我们的关系”,绕好几个弯来期望得到旭仔的回答。而Lulu会在旭仔说出“你出了这个门就永远别回来了”赖皮撒娇的说 我才没她那么傻。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一个安静内敛,一个懂得妥协,殊途同归地成了同一个男人命中的过客。
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像是海上的孤岛,偶尔有船只过来停靠,带来些许温热的东西,但船只会继续向前航行,那个永远靠岸的船只,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
电影里的五个人,无论是喜欢旭仔的苏丽珍和LuLu,还是等待苏丽珍的超仔和等待Lulu的歪仔,又或是旭仔,都是孤独的,谁也不是赢家。旭仔终其一生去寻找生母,却印证了被生母抛弃的命运,他的结局也是求而不得。
电影里的雨天镜头有很多,旭仔与Lulu相遇的那个夜晚是下雨的,苏丽珍在旭仔楼下等待的夜晚是下雨的,歪仔去找Lulu的那天也是下雨的。不知道王家卫是不是想用雨天来渲染这五个人的孤独和暗示故事的结局。
除此之外电影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慵懒的爵士乐不断回响在耳边,最让人难忘的是张国荣饰演的旭仔,在光线昏暗出租屋里、穿着白色背心的那段独舞,有一种捉摸不透的性感,他的不羁和孤傲,都在那段独舞中完美诠释。
旭仔这只无脚鸟,你以为他是无情无义的,但在影片的最后,也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原来他还记得那一分钟。
看完这部电影,可能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疑问,这个说着“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谁”的浪子,当火车穿梭在热带雨林中时,也是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刻,爱的到底是谁?
很多人说,他爱的是自己。
但我宁愿相信,他爱的,是让他记住那一分钟的女人。
好的电影大概是十年、二十年,哪怕三十年后再看,仍然觉得经典,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阿飞正传》就属于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