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变革者》这本书是描写梁启超;公知人物许知远积淀五年的转型力作。梁启超逝世九十周年倾心敬献,承接梁氏“笔端常带感情”的写法,以青年梁启超个人成长之勃勃意气,交响往昔时代之云诡波谲。许知远回访历史现场,探寻先哲足迹,纵览相关文献及研究,感慨“做视频节目,我只花了30%的精力,剩下70%的精神在写一本新书,关于梁启超。”
刚拿到书时,觉得是本传记。梁启超(1873—1898),与康有为同为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康有为的浪漫与狂想,梁启超的跟随与实践。有血有肉的青年梁启超,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梁启超求学过程、进京赶考经历、师从康有为惺惺相惜、结集同道、上书清帝、办刊《时务报》,及至戊戌政变前夜。经历了变法失败……
梁启超后期变成了学者,又回到学术的阵地继续前行。
康有为后期变成了政客,又回到皇权思想下的顽固。
两人彻底的分裂了,那段岁月经历了什么?
是否年轻时代的生活、学习、奋斗的轨迹影响着命运和国运的发展轨迹。
注定了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两人走到一起来的,这本书会给读者的一个答案。
让梁启超的青年时代重新回到当代的视野之中,
让热血沸腾,急于为王朝变革寻找出路的青年拼搏。
梁启超的出身很好,学识也较高,但是信念不牢靠,
容易被人鼓动,也带着年轻人的激情去做事,
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氛围确实特立独行,
科举官场并没有将梁启超熏染埋没,
时代的变革也成就了梁启超青年的改革思想。
梁启超青年时期在中国政治、文化界的中心去呼吁去彰显救国救民的意志。
清末梁康二人周边人际关系复杂,敌友时而转换,时而新人加入、老人退场,各种势力此消彼长。
梁启超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青年时期的观察,也需要宏观视野,塑造一个时代的群像;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忘了梁启超不仅是思想家,他还是报人、政客和学者。
不同的身份影响了他表达方式、写作特征与思想倾向,因此要想写出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写作者需要有很强的共情能力,跨越时空的局限与梁启超的青年时代思想对话。
梁启超的行动也促成维新变法的推动和飞跃。
虽然最后维新变法转入低潮,但对后来的辛亥革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跨时代的任务需要人指引,更需要年轻人去实践,
如今又是新时代的开展,则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变革的时代,
做思想、经济、社会变革的实践者,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