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比较寂寞,那时电脑尚是稀罕物,手机也只有通讯功能,男孩子最禁不起诱惑的地方就是镇上的游戏厅,女孩倒是不记得有什么娱乐活动,青春,也只像一条默默的小溪,从我的生命中悄然流着。
大概是初二的暑假吧,读高中的表姐从同学那里借来了几本大部头小说,也许是寂寂夏日太无聊,电视剧也没了多少新鲜感。我翻开了其中一本,那是路遥的小说集,里面的内容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了,我无法自拔地陷入了他用文字构建的另一个世界,少安、少平、闰叶、田晓霞……太多的人物在我心中复活,演绎着生活的奋斗与挣扎。我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为他们牵肠挂肚,为他们废寝忘食。那是我生命中读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在心里感叹世界上原来还有小说这种存在,它让人超越时空,体验到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方式。读完《平凡的世界》,我又读了《穆斯林的葬礼》,《正是高三时》,《简爱》……
正是由于读了这些书,我觉得自己开始变得像“文化人”了,在原本不擅长的语文面前也变得有底气了,课上也慢慢敢回答老师的提问了,是啊,我都读了“这么些”文学名著,语文课还有什么好怕的?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转变,课本上那些对我来说原本枯燥的古文诗词现在也变得可爱多了。记得初三时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老师提前布置背诵,周末的清晨,我捧着书来到自家楼房顶上,初秋的早晨,天气微凉,习习秋风吹走了满身的困意,空气是那样的新鲜、安静,妈妈在厨房准备早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我听着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仿佛秋虫唧唧,又像春蚕沙沙,那个在历史风尘中的范仲淹,仿佛正款步向我走来,向我微笑,颔首,口中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仿佛一瞬间被他感动,想要落泪。初阳已悄悄爬上了东边的桐树梢,把厨房那古老斑驳的红砖墙映得更红,仿佛喝醉了的老汉的脸,炊烟却是淡淡的,像游丝一.样,渐渐消散在空气中了。
多少年了,这个场景始终在我记忆中清晰地存储着,那样的温馨、单纯、宁静。也许就是在那样一个瞬间,我第一次模糊体会到了“意与境会”的感觉,也隐约发现了文学的魅力。后来我大学果真学了中文,我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但却从来没有写出任何像样的文章来。我做了语文老师,但却从来没有用自己激情飞扬的语言征服过学生。但我能有什么怨言呢?读书带给我的难道还不够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它充实了我的生活,慰藉了我的心灵,涵养了我的气质,打下了我人生的底子。
我的青春里有书香,我真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