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星期六
《东坡印象》
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看一些人物传记的书,前几天听了一本《苏东坡传》,感觉受益良多。苏东坡不怕逆境、乐观积极、达观幽默的人生态度真的令人赞叹不已,让人肃然起敬。以前只知道苏东坡是一个才学横溢的大诗人,可听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才让我对苏东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让我不仅仰慕他的诗词,更让我敬佩他总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格魅力。
说了那么多,你一定在想,苏东坡是谁呀?他是在哪个朝代的呀?他有什么有名的代表作呢?
还记得王菲唱的那首《但愿人长久》吗?一起来回忆一下歌词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歌,其实就是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一个中秋之夜,思念五年没见的弟弟,心中感慨而写下的《水调歌头•中秋》 。
节选书中一段文字:
苏东坡原名叫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开创了宋词的豪放派,诗词作品不仅内容优美,数量上更是宋朝第一。他还有个弟弟叫苏辙。父亲苏洵非常有才,而且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苏轼和弟弟两人从小就天资聪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还刻苦好学。有句话叫“三苏出,蜀山秃”。说的就是苏家这父子三人。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黄州就是现在的黄冈),生活上的挑战非常大,因为黄州在宋朝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穷苦小镇,经济不发达,一家人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个,钱的问题、吃饭问题和住房问题。
没钱的话,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不过这也难不倒苏轼,没粮食就自己种粮食。他号召全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苏轼向当地官府申请了十亩荒地,开荒种粮。因为这块地是在黄州城东门外边的一块土坡上,所以苏轼把它叫“东坡”。也正是因为他的这块“东坡”农场,他给自己取名叫“东坡居士”。实际上,苏东坡这个名字在民间的影响要比苏轼更大。很多人都知道苏东坡,但不知道苏轼是谁。
说他是吃货你信吗?你一定听说过“东坡肉”,这道有名的菜品正是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发明的。还有你可能没听过的“东坡汤”、“东坡鱼”、“东坡羹”、“龙井虾仁”,都是苏轼的拿手菜。所以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其实让我更感动的是在苏东坡被贬到杭州时那一章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去年寒假,我们去到了美丽的杭州西湖,去到这些文人雅士的地方,我心里感慨万同千想诗抒发一下情绪,但却想了很久也不出半句西湖的诗句,要是当时我有读过这一本书,知道有苏东坡这个典故,我定会想到苏东坡在杭州西湖的经典之作——《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天气非常晴朗的时候,西湖是这么样的明媚艳丽,就好像一个美丽的女子装扮了浓妆一样。在下雨天的时候,她依然是那么空灵那么缥缈,就好像一个女子化了淡妆一样,不管西湖是浓妆还是淡妆,它永远都像西施一样无比的美丽。所以后来我们知道西湖还有一个名字叫西子湖,就是从苏轼这首诗里来的。
这是苏东坡年轻时曾在见到西湖后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然而第二次来到杭州,西湖却变了模样。原来,由于西湖长期得不到疏通,堵了大半,湖水逐渐干涸,还长满了野草,不仅影响了美景,还影响了农业生产。于是,在苏东坡来杭州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疏通西湖。他是怎么做的呢?苏东坡首先将湖底的淤泥和水草清理出来,为了省去处理这些垃圾的麻烦,他直接用淤泥和水草在西湖的西侧修建了一条长堤,也就是有名的“苏堤”。这“苏堤”沟通了西湖南北,想从湖的南边去到北边,就不用绕远了。为了方便民众,他还在长堤上修了六座桥,名字起得都特别美,比如跨虹、望山、映波,这一看就是个文人市长才起得出的名字。
此外,苏东坡在西湖水最深的地方还建了三座小石塔,这三座石塔,后来就演变成为西湖十景当中的“三潭印月”。你看,这么一个单纯的水利工程,由于苏东坡的设计,就变成了一个为山川增色的工程。而且,苏东坡眼光长远,为了让劳动成果一直保持下去,他把靠近河岸、湖岸的地方全部租给农民种菱角,这样不仅能预防水草,还能创收。
不得不承认的是,苏东坡还真是个有文艺范儿的伟大工程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在西湖改造工程中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发挥了他文人的优势,把西湖打造得美丽又浪漫。
在书上,我看到一段关于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断了一宗关于扇子的案子。有一次他审理一个债务纠纷的案子,被告是个扇子店的老板,受审时,被告说他不是不想还钱,只是最近一直下雨,扇子实在卖不出去,他周转不出钱来。这苏东坡看到笔和砚台就在桌子上,一时技痒,让被告去拿一捆扇子来,他直接就在扇子上画画、写字,没一会就画完了。这有了苏东坡墨笔的扇子大受欢迎,还没拿回店里就被百姓一抢而光。扇子店老板自然就有钱还了,这个案子直接就被解决了,也就不用再审了。他的断案风格跟他的性格一样,率真又随性。去年我在杭州旅游时,看到那些漂亮的扇子,各式各样的,一下子买很多回来当手信送人,如果能得到苏轼的真迹那就真是发达了。哈哈。
还记得小学里学的那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换一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得到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而且,要想真正了解庐山,就不应该局限于庐山的某一个视角,而应该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观察它,也许小时候的我们就只能读懂他这个字面上意思。其实不然,苏东坡他还有另一层感悟:观察庐山如此,那么看待世间万物也应该是这样。人的一生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荣辱得失,就好像是可以远看、近看、横看、侧看的庐山,如果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就会释然放下了。我觉得古人的胸襟真的很宽广,用我们今时今日的很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他的三观很正。
苏东坡的一生大起大落,虽是被贬到条件最差的地方,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想办法解决困难。 我要学习的是他那精神,身处逆境依然开怀大笑,无论多糟糕的事情他也能看到其中好的那一面,把苦日子过得像诗一样。无论被贬到条件多恶劣的地方,他都能随遇而安。这让我想到我的工作,我能否像苏东坡一样,无论分到哪个班,也能随遇而安?像苏东坡说的:“只要为老百姓好的,我就去做。”那我能做到“只要为了孩子们好的,我就去做”吗?不抱怨,不计较,踏踏实实的做事!我也知道,这世上,我不能左右别人的想法,但我能做的,就是改变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做一个问心无愧乐观豁达的人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