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
离开了学校,我似乎可以不再读书了,但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把我培养成了“书呆子”,总是有意无意的翻着,看着。
这个社会流行很多是否读书的观点。一是多读书不如早挣钱;二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个社会很多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最后只能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其岗位根本不需要多少文化,甚至一个小学生就能做下来。这个现实让一些人感觉读书无用的错觉。反观,一些早早投身社会的人,早早的挣钱了,相当数量的人积累起了大量财富,甚至当上了老板和企业家。这更印证了读书无用的论调。
应当肯定的是,别人能挣到钱,别人能当老板,更能当企业家,其中有更加敏锐的目光,有更加坚定的态度,有更加愿意合作的愿望,更有比一般人大的格局。然而,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得归纳和总结出来的。一个人能快速成长起来,仅仅靠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的那点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处境去经历这一切。由此,我可以肯定,早早投身社会的大赢家,在不断积累人脉和财富的时候,也在不断地读书,开阔眼界和格局。这个世界青睐勤奋生活和学习的人。
第二个观点,其实与第一个观点有些干系,但完全更加鲜明的表达出读书无用的观点。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违背人的认知规律。我们行万里路想得到什么,仅仅是想行万里路吗?我想行万里路的意义在于发现新事物,明辨是是非非,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可否认的是,实践得来的认知是具有科学根据的,但一个闭目塞听的人能获得多少信息,一个没有提问能力的人,能发现和解决多少问题?
我也接触了一些宣扬“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的人”,这里面有完全不学习,却夜郎自大的人。也有偶尔学习,豪无目的孤芳自赏的人。有些人获得了成功,更加相信吃吃喝喝,拉关系,溜须拍马才是事业或人生提升的正道。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人格也变得低俗不堪了。更多的人,既放不下“面子”,也下不了苦功夫学习,相信“宿命论”,除了怨天尤人,嘻嘻哈哈,再无作为。
第三个观点,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无法提出反驳的,这需要在什么样的场合里提出来。对于从不学习的人口中说出来,我就知道其实鄙视读书的,里面有深深地自以为是。他们不愿意相信书中的观点,论点或知识。这里,我们要重点要提的是知识,所谓知识是没有疑问,被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论点。比如,数学里面的勾三股四玄必五,这就是知识。这是客观存在无可辩驳的。关于学说里面的观点和论点,我们就要谨慎地接受和学习了,因为他们不是没有争议的。提供这些理论框架的是基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信仰等因素决定的。学说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任何社会都不能缺少的社会支撑。了解学说,对于开阔眼界,打开格局,修身养性大有裨益。
作为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人,我不敢说读书一定能有作用,但读书却能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这机会也许离我们很近,也许很远,也许终其一生都不曾出现。
也许读书需要有目的,但不应该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通过学习而取得巨大的成功,都是靠日积月累里厚积薄发的,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些年,我通过读书解决了很多内心的困惑。读历史,我看清了人性,了解了苦难与辉煌。读经济,我了解怎样投资理财,不断积累财富。读心理学,我学到了如何处理来自于外界的烦恼,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内心世界。读文学,我读到了那鼓舞人心的力量,也读到了痛彻心扉的悲切。
直到现在,我还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看着厚厚的读书笔记,心里格外充实。
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