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替罪羊》:你困在盒子里自欺欺人的样子荒唐又可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自欺欺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个回答是这样的:自欺欺人的最高境界是彻底把自个骗进去,如牛入泥潭,难以自拔,旁观者吃薯条喝可乐,嗑瓜子,看他或她演,他或她演到情感至深至痛处,完全可以为他或她,抽根烟。用此来形容当今那些困在盒子里的人再好不过了,演绎着自己的独角戏,困在盒子里,一天一天的上演着不同的戏码,自己在自欺欺人浑然不知并乐此不疲,而在外人看来,一眼便可以看透盒子中的你,看你闹啊演啊,荒唐之际,可笑之极。

  《别找替罪羊》则是一本教人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的书,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欺欺人与思维盒子。第二部分,我们是如何困在盒子里的。第三部分,如何跳出盒子。本书作者是美国亚宾泽协会,这是一家学术底蕴深厚的管理培训与咨询公司,由来自商业、法律、经济、心理学、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专家组成,曾成功帮助上百个组织减少人事问题,提高利润。

    《别找替罪羊》以一场谈话为叙事图景,主人公汤姆是一位刚刚跳槽到行业巨头的中层管理者,参加了公司久负盛名的任职特别仪式:与公司高层的会面。在谈话中,可以看到汤姆和公司高层在以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各自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读起来就像读小说一样,毫无枯燥感。

      书中第一部分开篇引题,引入了两个概念,即自我欺骗和思维盒子。所谓自我欺骗,它有一个不那么学术的名字,叫“在盒子里”,这个盒子也就是思维盒子。困在盒子里的人被困在了自己的思维局限里,这样的人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从他们狭隘的视角中,只能看到自己看见的和愿意相信的事物,对他人的建议和指责非常抵触。在盒子里的人,与外界切断,把自己封闭,让自己盲目。回想高中学生时代的自己,自己做了那种困在盒子里的人。寝室里最早一个起床,题海战术刷完五三又做必刷题,可是啊成绩却起色不大。其实,这里的自己不过是在自我欺骗,看起来很努力罢了。封闭盲目,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后来长大了,总觉得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于是乎狂吃狂喝。追剧到凌晨,怕毁容,于是敷个面膜,又熬到一两点。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自我欺骗。

      那么,我们是如何困在盒子里的呢?当一个人在自我背叛时,就进入了盒子。心里觉得要为别人做些什么,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这种行为就叫作“自我背叛”。在坐公交车时,你坐到了车子的后面,看到有老人上车了,你是想让座的,但是你并没有立即行动,后来有人给老人让了座,你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安慰自己你坐在后面,不方便让座。盒子里的人总是为自我背叛的行为找理由,长此以往,盒子固定在了你的身上,你就会带着盒子生活。同时,你还会促使他人也进入并留在盒子里,为彼此留在盒子里相互找理由。

      书的最后一部分如何跳出盒子看似困难,实则很简单。走出盒子的办法永远都在我们眼前,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盒子中,并愿意为了跳出盒子做出一些看得见的改变时,我们就跳出了盒子。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不再放大别人的错误,不再放大自己的优点,不再迁怒于他人,把别人看作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是物。

        自我欺骗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常常抱怨沟通的不畅,苛责他人的不足,抱怨生活的不公。但是,我们更应该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解决本不想解决的问题,提高仍需改进的地方,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这本《别找替罪羊》摆在我的案头时,我对它还是无知的。之所以选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它的副标题“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
    浅墨0202阅读 428评论 0 1
  • 多数产品中都会使用的一种形式像“钓鱼”的方法一样来进行,用户通过进行一定的事情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些结果,从而增加用...
    PM速成从调研到构建水门阅读 288评论 0 0
  • 人不能太狂妄,要有廉耻之心、敬畏之心。 敬畏不是害怕,不是畏惧,而是一种知尺度懂分寸保持一种尊重和距离感。哪怕再熟...
    臧叔阅读 809评论 0 0
  • 《客体关系入门》第七章读书交流 主持人:郑丽娟、付雪丽 一、克莱茵关于位态的慨念描述 偏执-分裂样位态:存在于生命...
    付雪丽阅读 9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