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本《别找替罪羊》摆在我的案头时,我对它还是无知的。之所以选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它的副标题“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替罪羊”和“自欺欺人”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这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这本书。
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我不停的反省自己,原来所有的痛苦、烦恼、焦躁都是因为自己把自己关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盒子里。细思周围的人,又有多少人是在盒子外面呢。
你在工作中和同事关系怎么样,是不是看谁都不如你,看谁都不顺眼,是不是正在愤愤不平自己累死累活却没有别人升职快。
你在家庭中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另一半没有以前通情达理了,身上一堆缺点。孩子也不如你的意,不听话,总是和你反着干。
你是不是经常自欺欺人的把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错误、自己的缺点怪罪到别人身上,找到一个替罪羊。
如果你有以上问题很有必要看看《别找替罪羊》这本书。这是一本意象简单却又意蕴深远的书。这本书不仅适用于职场,也适用于家庭的夫妻、亲子关系。
当我翻开这本书读第一章时,心里就为本书的叙述方式鼓掌,让我放下了“难读或者枯燥无味”的包袱。
这本书是以聊天的形式展开。主角汤姆入职新公司一个月以后,参加新公司久负盛名的高层任职特别仪式:和副总裁巴德为期一天的会面。
汤姆在去会面的路上回想自己一个月来的工作。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因不理家事被妻子经常抱怨,他立志要超越每个可能的竞争对手,要比别人更努力更优秀。因此,对这次会面他信心满满。
他期待能够得到“优秀”的评语。但是巴德给他的结论是“你有很大的问题”。读到这儿我都不仅要问了,这么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为什么会有问题呢,不会是上级领导考验汤姆吧。
从而拉开了“自我欺骗与思维盒子”的序幕。书中写到:非常抵触别人对他的建议和批评,这种看不见自己身上缺点的行为就是自我欺骗。本书把这种“自我欺骗”比喻成“在盒子里”。
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的自我欺骗会带来什么呢,会得到糟糕的人际关系。不仅阻碍自己的成长,还会阻碍一个组织的发展和家庭的和睦,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盒子。这时候犯的错误是把别人没有当成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在盒子里的人看别人都是物体。
在书中巴德举了一个他两次坐飞机的故事。在一个座位不固定的航班上,巴德为了不让别人坐他旁边的位置做着夸张的举动。而在另一次飞行中,有一位女士主动给他们夫妻调换座位,便于他俩坐到一起。
巴德说:“在相似的情景下,我和那位女士做出了相反的选择。我忽视了其他人,她没有。我感到焦虑、紧张、被威胁、不愉快,而她却没有任何负面情绪。”
这就是盒子里与盒子外的区别。那么我们是如何困在盒子里的呢?这就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强调了“自我背叛”。
心里觉得要为别人做些什么,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这种行为就叫做“自我背叛”。由于自我背叛,让自己进入盒子里,把别人也推进了盒子里。都在盒子里的人互相伤害互相防范,使问题扩大。
书中巴德,还有后来出现的凯特和卢都是用自身的经历来讲故事,剖析自己怎么进入盒子,怎么意识到自己在盒子里,又是怎么走出盒子。
我们如何跳出盒子。这已经是本书的第三部分。我看了他们几个人的故事,但是还没有在自己身上去实践,因此对“如何跳出盒子”不进行分析。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不找替罪羊》这本书。说不定它将对你的工作、家庭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