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胶东半岛的女作家丁宁的散文结集《半岛集》很早就已看过,还做过读书笔记,并在2011年02月12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新浪博客已停止运营,发表在平台上的所有文章都仅自己可见,且不支持编辑更新。
最近,在将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一千余篇文章开始陆续整理,发布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美篇」平台。这千来篇文章,基本属于游记文章,以图为主,辅以少量介绍文字及个人随感。
但像读书笔记这类以文字为主的文章,会在「简书」、「糖水」、「美篇」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主要是为防止平台日后因故停运而丢失所做的多一点的备份,如此而已。
下面说说这本书。
作家丁宁,笔名紫丁、阿宁,女,生于1924年10月,山东省文登县张家产镇人。编审,中国作协会员。肄业于胶东蓬黄联中。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领导下的一个话剧社~抗战话剧社,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不久,因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的文化抗日活动不支持,丁宁所在的抗战话剧社被取消,丁宁去了青年话剧社,不久青年话剧社又被取消。丁宁便去了当时的抗大鲁南一分校学习。 一年后的1941年,丁宁离开抗大,参加胶东孩子剧团,担任编导工作。此后,丁宁在胶东女中和胶东公学担任过教员及指导员,解放战争期间她在胶东文协所属的《胶东大众》、《胶东文艺》担任编辑。全国解放初期,她任《南京文艺》副主编、南京文联创作室主任、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历任中国作协办公室、党组秘书室主任,创作研究室研究员。“文革”中被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和冰心先生一起参加劳动。“文革”后任文化部政策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著有散文集《冰花集》、《心中的画》、《半岛集》(与丈夫江波合集)、《银河集》、《丁宁散文选》、《晨曦集》、《蓝宝石集》(与江波合集)。《幽燕诗魂》、《愧疚》、《卡门》等作品被选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实验中学语文阅读课本。《绿荫月出》、《游击队的女儿》、《晨曦》等多篇作品获奖。
集子共收编他们俩人的文章29篇(不含后记),除其中4篇是丁宁和江波在40年代的习作外,余下的均是他们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所写的一些文章。这其中有他们返回故乡时的所见所闻,有对已逝亲人和牺牲的战友的深切怀念。
丁宁的《冰雪之歌》追忆了38年前死去的娴姐,她是丁宁的表姐,也是带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华年》则是怀念一起入党的、牺牲时年仅15岁的战友狗剩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此外,《愧疚》一文,写作者回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责怪自己虽然会写作,但几十年来竟没有象朱自清《背影》那样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背影”,使得自己心头的重负一直没能减弱,一颗负疚的心也未能得到些许的宽释。
江波的《信念的种子》也是写战争年代并怀念战友的一篇感人之作,回忆一九四二年七月反扫荡战斗中的一个仲夏里的风雨之夜所经历的人和事。告诉读者,人是需要信念活着的。自己的革命信念是在四十年前那个风雨之夜就以播下,四十年的风吹雨打,它的根扎得更深了。有了这种信念,心里也就有了一颗明亮的星,它能支持自己去克服在战争年代残酷的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苦难的忍耐力。
相对而言,丁宁解放后在中国作协工作,接触的都是和文人文字相关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她的文笔要比其丈夫江波的笔触更圆润和细腻些。
↓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定价:1.50元;1989年7月25日购于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
这是丁宁的《冰花集》,没有看完。
《冰花集》分三辑,共有12篇文章,其中:《冰雪之歌》和《三叔》二篇在《半岛集》刊载过。
丁宁&江波《半岛集》的读书摘要:
&真格是
&径直
&神交已久
&胆识气魄
&早有所闻
&很是感动
&至为重要
&不假思索
&别出心裁
&腾云驾雾,云游四方。
&朝去暮归
&不见,但见。
&风驰电掣(chè)
&碧绿翠嫩
&从不吝(lìn)惜
&玲珑剔透
&一如当年
&站在直立云空、凌驾浩波的危岩之上
&早潮晚汐,来去定时。
&树影婆娑
&葬身鱼腹
&摇橹跑蓬
&跑风摇橹
&安生吃饭
&呼天嚎地
&颤粟
&日久弥深
&侍奉
&奚落
&风雪如磐
&环顾四周
&极尽挖苦之能事
&骚人墨客
&一饱眼福
&混沌未开
&杳无音信
&玉洁冰清
&气喘吁吁
&一语中的
&戛(jiá)然而止
&你推我搡(sǎng)
&明火执仗
&破釜沉舟
&天色向晚
&申斥
&拽(zhuài)开
&揶揄(yē yú)
&脑际萦回
&辍学
&茫然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掬起一捧家乡水
&锈迹斑斑
&不胜感慨
&蓦(mò)然忆起
&啃啮(niè)
&蹑(niè)手蹑脚
&针脚匀整细密
&漾溢着
&风雨如晦
&猝(cù)然
&倏忽
&簇(cù)新
&如落盘珠玑,琤琤有声。
&蜷(quán)卧
&溪水清冽而甜凉
&吃糠咽菜
&捋(lǚ)一捋胡子
&寻觅旧踪
&哪壶不开提哪壶
&锃(zèng)亮锃亮
&铁轱辘
&苟延残喘
&犒(kào)赏
&抚今追昔,感慨系之。
&目不识丁
&土坷垃
&深居简出
&日上三竿
&孤苦伶仃
&纤细文弱
&傲然挺拔
&蓊郁的森林,浩瀚的大海,无垠的草原。
&千叮咛,万嘱咐。
&拖腔拉调,抑扬顿挫。
&掩面呜咽
&些微的宽释
&撩起我的思念
&每念及此
&不甚了了
&粼粼波光,点点归帆。
&形影无定
&机缘
&陈陈相因
&时令已届初冬
&新月如钩
&否极泰来
&噗嗤笑了
&心里发瘆(shèn)
&踽(jǔ)踽独行
&凄沧地呼唤
&坍圮(tān pǐ)
&杂沓(tà)的脚步声
&棉亘百里
&挈(qiè)妇将雏(chú)
&伛偻(yǔ lǚ)的身影
&年高德劭(shào)
&天道运转,乐极生悲。
&馋涎欲滴
&密不透风
&低声啜(chuò)泣
&笑逐颜开
&睡眼惺忪
&晚秋的夜,小风带点甜丝丝的湿润,并不觉凉意。今天是农历九月十八,月亮象娇羞的新娘,还要迟一刻才肯露面。窗外黑沉沉,大海在几步之外,黑沉沉,但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深黑的波涛之上,滚动着银灰色的花边儿,重重叠叠,互相追逐,发出轻柔舒缓的笑声。远处,似有神人把天上的星星变为五彩珍珠,抛撒在岛上,船上,海天相接处。
&故乡的晚秋,清丽,温和,海水湛蓝湛蓝,天空也湛蓝湛蓝,海天相恋,云波相接。这里的海浪,妩媚,平静,象清澈的湖。我的脸紧贴车窗,很想伸手去摸一下那温柔的浪花,却只觉一眨眼儿,那广阔的大海,象一片被飓风吹断的浮云,忽地从身边掠过。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宋 · 李清照)
&天气晴和,秋的田野丰美,秋的海洋更秀丽。金色的海滩,逶迤、绵延、沙砾晶莹透亮,海水特别蓝,使我联想到温情脉脉、恬静迷人的少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唐 · 王维)
&已是黄昏,西方地平线上一轮如血的红球正慢慢下沉。远处,一股烟尘随风而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想来就是眼前奇景的写照。
&人人都有生养他的故乡,和故乡的感情是割不断的,离开得愈远愈久,怀念得就愈深愈切,这大约是人之常情。
&清晨迎朝晖,日暮送落霞。
&大海好象比从前更蓝,海鸥比从前飞得更加畅快。烟台,这镶嵌在半岛海岸上的明珠,正日日夜夜放着绚丽的光彩。
&历史的车轮,终于载着笑声纳入自己的轨道。
&雪,依然飘舞,晶莹圣洁;风,还在徐徐吹奏,和着大海的涛声。
&浓眉,黑髭(zī),高高的颧骨,两眼温和,但蕴藉着犀利的光。(鲁迅的木刻画像)
&朝阳升起,晨雾逐渐消散,山野的景物清晰起来。柳条刚吐出雀舌样的嫩叶,榆树枝头,黄豆大的叶苞尚未绽开。黑油油的麦苗,每个叶尖上都擎着一滴小露水珠儿,水银似的。路边的小草,度过严冬,已开始萌出新芽。
&那深蓝色的海,远处与长天相接,近处和金色的沙滩拥抱。
&俗语道:扁担不是草儿长,媳妇不是婆婆养。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透过院中春夜的静谧,我听见了黄河奔流的哗哗声,听见了河边人民的欢笑声。
&日上三竿,雾霭已经散尽。路旁幼树的尖梢,抹上一缕金黄色。小镇和它的四周,宛如一幅没有完成的油画:一幢幢新盖起来的以及尚未完工的瓦屋,阡陌相连的麦田,穿越村中的宽阔的公路......
&从明净的窗玻璃看出去,海面平静,水不扬波。长空万里无云,东方的半边天,娇红透明。太阳正从大海里赤裸裸地浮出,不露光芒。在跳出水面的一瞬间,它还恋着大海,溅起海水,形成金色的底座,留在海上,庄严地托着它。随后,太阳同它的底座慢慢脱离,冉冉上升。一条辉煌的光带,如金色的路,从水天相接处铺过来,直达眼前的海岸。
&早晨,海上没有雾,海面清朗,能够一直看到海天相接处。靠近海面的天空,横着一块一块的浓云,太阳刚露头,就被云遮住。云块镶着银的边儿,背后透出桔色的霞光。太阳从一块云钻进另一块云,穿过云隙,把金的箭射到海上,海水的色彩,亮度便不断地变幻着。
&夕阳正落,晚风骤起,凭栏俯视大海,只见烟波浩淼,海浪由浅黄变为深灰,由天际排开,一路无阻,翻腾、跳跃,发出雄壮的呼啸,天也在颤动,似要向人间倾落。
&是啊,从前的,作为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如果一切都还是熟悉的,历史也就停滞了。
&自古以来,天涯遇乡亲,总是一件快事,不论什么时候,乡土感情是难以割断的。
&小常识:“三日打渔二日晒网”~渔网总是要晒,不晒要长毛毛。海草挂到网上,会把网眼塞住。晒干了,用棍子把海草敲碎,干净了再下海。但用尼龙丝网,晒网的周期可以延长到一周至半个月了。※※※
2011年02月12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2022年11月17日发布于「简书」;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