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对红茶有比较偏颇的认识。
借着这个帖子的机会,梳理梳理我曾经的几个错误认识,顺便给题主推荐推荐,借着帖子做广告的请绕路哈~
误区之一:喝红茶上火。
以前小时候接触的红茶大部分都不是太好的茶,甚至有很多放了好多年自己却不知道还在喝的茶,当然有很多红茶是可以适当陈化而且口感会更好的。我开始尝试“品尝”大概是在零几年时,那时候常见的无非是正山小种之类的小种红茶,当然大部分都是冒充的。那时候喝到的红茶大部分都过度烟熏,所以喝完经常喉咙会不舒服,加上偶然的刺激,就会出现上火的迹象。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喝红茶会上火。
一直到偶然一次机会喝到了一款花香十足的红茶,柔润、回甘,特别是香气耐人寻味,而且非常耐泡,那时候刚刚毕业,经济情况并不太好,经常一天一杯茶泡一天。这个茶具体怎么得到的我就不说了,这与我的专业有关,大学学习的是茶学,而毕业做的工作与茶完全不相关,但经常可以得到一些很不错的茶叶,这个花香小种也是这样得来的,大学虽然学茶学,但其实很少有机会能有足够资源去体会茶,所以说,书本与实践完全是两回事儿。而这个茶一直到现在还是我的口粮茶,已经陪伴了我10年的光阴。
而这款茶,并不上火,并十分“解渴”。
误区之二:细嫩的茶更好。
细嫩的芽头确实招人喜欢,甚至“正经的”金骏眉以全芽制作,最便宜也要几千块。有一段时间对小种红茶有着谜一样的执著,甚至品析课上最期盼的就是品一杯桂圆香,一口就满足。可这样品级的茶我是消费不起的,顺着自然也找到了很多比如坦洋、白琳、祁门、英德、宜红、川红等等。在我开始喜欢花香小种后,发现了一株滇红,大叶种、果香、厚重,并不上火,满足了我对滇红的全部期待。
红茶分为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代表品类分别为滇红、祁红、小种红茶,所以并不是越细嫩的红茶越好,某些野生古树滇红虽然是大叶种,却是上乘品质,甚至与顶尖的金骏眉不相上下。
误区之三:红茶温热并不寒
都说神农得茶解毒,可见茶本身也是一种“药”,只要是药就有温热寒凉之说。身边很多朋友经常会说,今天身体不舒服,喝杯红茶暖暖胃,可谁知道你喝的红茶是不是能真的起到暖胃的作用呢?
工艺是定义红茶的一个标准,坦白说红茶的发酵工艺,好吧,我不得不承认确实一些副产物有“暖”的效果。但实际上判断一款茶是否寒凉,主要的依据还是鲜叶等级,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老秋茶做的红茶寒性是远超绿茶的春茶的,而用工艺掩盖原料的瑕疵,不正是茶商要做的事吗。
所以说,在喝茶这件事上,茶商也好茶农也好,说的话有一定信度却不可无条件信任,比如我爱喝的茶可能别人并不喜欢,所谓“茶适口者珍”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欢迎拍砖。
via 百味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