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纳川
细雨淅淅,脚步清浅,雨声凌乱,土壤学课程实习,跟着老师的步伐,伴着老师的讲解,我一点点走近东沙古井。听它诉说千年的故事,融入老长沙的记忆里,它说——等一千年以后记得我。
白沙古井
长沙最出名的古井是白沙井,白沙古井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为一眼泉,明朝末期分为二泉,后增为四泉。井旁龙王庙有对联曰“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泉水清澈纯净无比。用它沏茶称“沙水茶”,味浓香冽。长沙名酒“白沙液”,就是用此水酿成的。“白沙烟”也因此得名。
长沙市主要是第四纪红土红壤,是由第四纪均质红土层-网纹红土层-砾石层构成的。而土壤学关于阶地砾石层命名就是“白沙井层”。
东沙井和白沙井属同一水系,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水质甘甜堪比白沙古井,每天历经数百人取水却从不干涸。
东沙古井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在全部23项的常规检测中,除了大肠杆菌微量超标以外,其他全部达标,而水中富含的大量微量元素正是人体所需求的,其Ph值甚至超过了矿泉水的检测标准。
来来往往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我想,一千年以前,同样的,东沙井也是热闹的,不冷清,不孤寂。古井坐落于此,清水无沙,流淌千年,经朝代兴衰,历太平战乱。
这井水,淋洗过剪短脐带的剪刀;这井水,沐浴过二八年华的少女;这井水,浸润过庄稼劳力的毛巾;这井水,清理过百岁老人的遗容;这井水……
从五代十国的战乱走向经贸繁荣的两宋,从黑暗暴乱的元朝走向封建末端的明清,从民国到建国,从改革到今日,这口古井见证一切,养育着这一方人。
看到一辆摩拜单车停在路口,和古井打水的雕塑紧临,似乎有些冲突,又感到颇为和谐。取用井水是传承千年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自来水取代了原有井水,农大上百口井也被填的只剩了两口。
传统文化不会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而被抛弃,反而传承不断,不被遗弃忘记。而我们又在创造新的未来的路上,一如共享经济的新模式,给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更多的便捷。
我相信,一千年以后,依旧有人记得这口东沙古井,依旧车水马龙,但是停在这里的不再是一辆共享单车,原谅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人类文明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