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的第三篇读后感,关于同一本书《基督山伯爵》。这是超出我预想的结果,在读书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两位好友的推荐。
感谢她们的推荐,让我有机会认识到不一样思想,也有机会获得如此美妙的体验。同样,我也推荐给你,希望你也能够有所收获。
故事的大意是关于一个复仇的爱情故事。想了解详细情节的同学,可以自行前去看原著。这里主要谈谈我的感受,嘿嘿,仅仅是感受哈。
面对生活中的苟且,你怎么选择呢?
在我记忆的最深处,人生中最苟且的事是我第一次向暗恋女孩儿表白的时候。
那次表白的场景深深地刻在记忆力,过去越久记忆越深刻。
那是一个有点冷的深秋,借着我过生日的契机,邀请好朋友和她一起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好朋友都知道我暗恋她许久了,所以在聚会当天,就制造了一个只有我俩在一起的场景。好朋友告诉她,我有话对她说。
她问:「有什么话要说」?
我当时觉得心里有只小鹿乱撞,呼吸急促,汗珠迅速从脑门窜出,滴落在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手不知道放在哪里,极不自然地摸摸鼻子,挠挠头发。
过了几分钟,才鼓起勇气,说了那四个字:「我喜欢你」。
说完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因为她说:「让我想想」。
等待的过程极其煎熬,因为心中同时怀着极大的希望和失望。虽然只有短短地几分钟,但是觉得那个时间就像半个世纪那么长。
结果估计大家都猜到了,还是那句经典的话:「咱俩不合适」。
听完这句话后,我犹如堕入冰窖,浑身瞬间不出汗了。体会到那种绝望的感觉,这种经历至今也不想再体会一次。
那次的苟且,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读高中的时候,向自己暗恋的女孩儿表白,还被拒绝。那时候的心智还不成熟,自我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还是依靠其他人的认可来获得满足感,尤其希望获得暗恋对象的认可。
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成绩好,就很容易获得大部分女生的青睐。所以我始终怀着希望,希望自己的好成绩能够获得她的认可和青睐。
于是,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自然而然飞快地进步,每次好成绩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找她,告诉她我的成绩。
用一个学期时间的等待,换来一个进步的成绩,再想换一个希望,一个获得她认可和青睐的希望。
最终,「希望」和「等待」让我跨过了眼前的苟且。
这也是为什么高晓松的那句话,能够那么有穿透力。因为诗和远方能够让人把目光从眼前的苟且移开,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Ending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希望」和「等待」。
愿你活在未来的「希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