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天道幽微,阴阳燮理;人心莫测,善恶相推。正义昭昭,实相隐晦;善恶之辨,体之所感,肤之所受,心之所裁。

昔者,天垂象以示吉凶,阴阳燮理而生万象。圣人观象而制法,法象莫大乎阴阳。阳施阴受,善恶乃彰;阳耀其明,阴藏其晦。故善如日月之经天,恶若魑魅之伏渊。然人心所感,肤受之炎凉异;体察之微,善恶之辨殊途。

善恶非天授,乃人心所生。阳施之善,或为阴受之恶;阴藏之恶,或为阳耀之功。秦火焚书,阳刚之治也,而士子伏尸为阴;汉兴儒术,阴柔之化也,而异端伏锧为阳。故善恶之辨,体之所感:饥者以饱为善,饱者以节为德;寒者以纩为恩,燠者以凉为义。

秦并六合,阳刚之威也;楚人一炬,阴火之怒也。汉高斩蛇,阳德之兴也;彭越菹醢,阴刑之酷也。魏晋禅代,阳礼之文也;高平陵血,阴谋之实也。唐太宗杀兄,阳刚之断也;宋太祖释兵,阴柔之权也。青史善恶,皆阴阳所化;阳秋褒贬,乃人心所裁。

市井之徒,阳呼正义以攘私利;缙绅之属,阴行市道以饰清名。汉张汤舞文,阳称三尺法;来俊臣罗织,阴行指鹿术。东林党争,阳标家国;阉宦专权,阴窃山河。善恶之辨,在体所感:饥者得食为善,夺人余粮为恶;寒者得襦为善,剥人敝缊为恶。

善恶者,阴阳之变也;正义者,人心之衡也。阳施阴受,善恶相推;体察肤受,心裁所辨。故善恶非定论,正义非空名。当以法为绳墨,以史为龟鉴,以人心为权衡。阳刚之治,毋忘阴柔之恤;阴藏之机,毋失阳耀之公。如此则善恶有归,正义不谬,天道之幽微,庶几可明矣。

昔者,楚汉相争,项王之勇,阳刚之极也;高祖之谋,阴柔之至也。垓下之围,项王自刎,阳刚之败也;沛公称帝,阴柔之胜也。故善恶之辨,非在刚柔,而在人心所向。阳刚之善,若失其时,亦为恶;阴柔之恶,若合其道,亦为善。

魏晋之际,嵇康之啸,阳刚之风也;司马之诛,阴柔之术也。康以刚折,司马以柔成。后人或叹康之忠烈,或讥司马之奸诈。然当其时也,康之刚,未必非恶;司马之柔,未必非善。故善恶之辨,非在刚柔,而在人心所感。

唐宋以降,狄仁杰之断,阳刚之明也;李林甫之谗,阴柔之暗也。仁杰以刚正名,林甫以柔倾国。然刚正者,未必无过;柔暗者,未必无功。善恶之辨,在体所感:民得其治为善,国失其序为恶;君行其道为善,臣乱其纲为恶。

故曰:善恶者,阴阳之变也;正义者,人心之衡也。阳施阴受,善恶相推;体察肤受,心裁所辨。当以法为绳墨,以史为龟鉴,以人心为权衡。阳刚之治,毋忘阴柔之恤;阴藏之机,毋失阳耀之公。如此则善恶有归,正义不谬,天道之幽微,庶几可明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英剧《好兆头》看后随笔 初看《好兆头》,就像踏入一个光怪陆离却又满含温情的异度空间。这部电影打破常规,将天使与恶魔...
    吃罐罐的猫阅读 41评论 0 1
  • 也曾偷藏欢喜 1 京大年度最炸裂的大瓜,就是艺术系乔喜的初夜视频被发到了校园群里。 视频是在五星酒店的总统套房里拍...
    熊熊不熊1阅读 952评论 0 0
  • 今天静坐第九天,早上起床就开始静坐,没有任何仪式。脑子里天马行空,像放电影一样,我也任其放映,没有刻意的去...
    舒凡soulife阅读 43评论 0 1
  • 人性的本质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和思想家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解: 从生物学角度 人性的...
    蔷薇的夏天阅读 41评论 0 0
  • 海玉 终于明白 她不止是 寂寞 ,而且是孤零零孤单单 ,没有 人气,没生气,没有生命力。难怪自己什么都不想做, 做...
    开心花和开心果阅读 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