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 在日常培训,每当在培训结尾时,总觉得胸怀万千感慨,但是话到嘴边,磕磕绊绊、只有干巴巴的几句平平无奇,和学员说了再见后就默默的走下讲台,唯一留下的只有淡淡的懊恼和遗憾,总觉得结尾时没有能好好的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说的内容,或者没有达成自己想要的效果。
每当在我培训项目结训时,上述感觉就会更强烈一些,我将这个感受称为讲师自我体验。
分析了一下自我体验度低的原因,可能有:第一,结训陈词及环节准备不够充分,所以导致结束时间较快,感情无法升华。第二,因为准备度不够高,所以对讲师现场发挥要求更高,而当讲师经验储备还达不到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段里所说的情况。这时,可以把准备度与经验储备视为提升培训结尾环节讲师自我体验的两个方面,准备度x经验值=体验,准备度与经验储备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体验值高低。
所以,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提高准备度来保证最终的体验值,当讲师的自我体验值保持在良好以上,讲师才会有更多的动力&信心去投入、建设学员体验。
互联网上有很多种“培训有力结尾”的文章,大部分都列举了多种结尾技巧。
比如:前呼后应、总结提炼,感情加理性、号召愿望,故事带动、引发深思,名人名言、引据经典;又有:总结要点、激发动机、号召行动;更多的人总结了9大结尾法:总结提炼法、发出号召法、展望未来法、推崇法、引而不露法、引经据典法、故事法、综合法、紧急结尾法。
细细的翻阅这些方法,让我有一种手握武林绝学却不知如何入门的感觉。这些技巧,感觉用起来都很轻松的样子,但这些方法运用的实际的项目中去的时候,总会有诸多不适。可能是因为经验值太低、不能游刃有余的施展上述技巧,所以水土不服了吧。因为技巧,都是在有经验加持的情况下使用起来才会更加顺畅。
那,没有经验加持的新手讲师,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来试着找找方法吧!
首先,既然体验值=准备度*经验值,那在经验值不足的情况下,想要保持良好以上的体验值,就需要从准备度上下功夫了。而准备度,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互动环节设计
1、结训陈词稿:
讲师站在台上,经验值不足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紧张,紧张会让人忘词、思路混乱。这样的话,即使你在台下想好了要说1、2、3、4、5点,可能到了台上,就完全忘记了。所以,新手讲师,准备好陈词稿还是很有用的,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你完整的表达出你想要表达所有内容。
准备陈词稿时:
讲师最好能从课程开训时就跟着学员一起体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从情感上感受学员体验,从而写出学员能够get的感情点内容
稿件内容设计,可以使用SCQA理论,让内容能够触动对方
稿件的语言设计,要稍口语化些,这样现场呈现才不会因为过于书面化以致死板
2、互动环节设计:
仅仅有陈词稿是不够的,因为陈词稿的参与者只有讲师一人,学员只有被动参与,而讲师单方面的参与,体验值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需要在这时,加入互动环节(网上的技巧篇,更多的也是在教大家互动技巧)。
互动内容需要紧贴课程内容
互动时长不宜过长,时间等同于陈词时间即可
互动形式可采用总结内容、制定后续行动计划、许诺后续成果等
举个例子:
如,探索线这个互动工具,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使用。
先带领学员一起回顾课程中的知识点,再请学员将知识点与日常工作场景的关联度用分值表示出来,最后得出一张曲线表。
在绘制表格的过程中,既回顾了课程所学,又明确了知识内容可运用在哪些工作中,一举两得。
最后,总结下来,当新手讲师在培训结束尤其是结训环节,如果有觉得课程结尾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准备度不够充分,而提高准备度的动作有:撰写结训陈词稿、设计互动环节两步,有兴趣的讲师,不妨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