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这个边陲的小镇,还保留着一个古老的风俗,每逢天朗气清的周日上午,人们总要去西大桥附近的长街那儿赶集。到了那天,商贩们纷纷把自家的货摆出来,摊位连着摊位,从头到尾得走个二三十分钟。
我四五岁时就来过这集市,那时候我们都叫它“狗市儿”。因为早先的时候,这里以卖狗而闻名,而时至今日,已经少有卖狗的商贩了,但人们却懒得改这称呼,也就一直沿用至今了。
这市集的入口非常狭窄,左右两边小贩的摊位中间挤出一条小缝。但走过这小缝,就是宽阔的大道了,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长口的玻璃瓶。刚步入“瓶口”,一股油炒面儿的香味就扑面而来,即使戴着口罩也能闻得到。
这里卖的都是些富有年代感的物什,现代的大都市是很少见的了。像犁地的锄头、锁抽屉锁柜子的小锁头、渔网、过去的迷彩外套、还有下地干活穿的胶鞋,很多人几乎都用不上了。关于吃的,也都是十年前流行的小食,像老式饼干、老式面包、现烙的饼、现炸的爆米花、还有能治咳嗽的云南药材……我是不需买些什么的,但还是喜欢时常来这儿逛逛,享受集市上的慢时光。
这集市最有特点的,应该是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大多的摊位上都配有一个扩音喇叭。有的是提前录好的:“高粱酒,高粱酒,又香又甜的高粱酒”,有的是摊主现场吆喝:“来您瞧一瞧,看一看”,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吆喝着。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吆喝,伴着人们相互讨价的声音,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人间烟火气。
整条长街,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卖老旧书籍的摊位。每每路过都要俯身停留片刻,那些书本纸张早已泛黄,缺了边角料,甚至缺了封面,摊主就用硬材质的纸自制补全。但与此同时,这些旧书却也因经过沧桑岁月的积淀而愈加富有时代魅力。今天买了一本叫《神拳万籁声》的话本小说,1985年第一次印刷,当时这一本需要0.39元。翻看着这磨损的旧书,想着上个世纪,也不知道有几家孩子传着看着这本书呢,又是哪家孩子这么幸运能拥有一本呢。
我一直相信,那些具有时代感的物件都是具有记忆、具有文化的。它们经历岁月的洗礼,承载着曾经的慢时光——自行车在小巷里叮铃响,小孩子们踢着毽子也能玩一下午。行在这市集,仿若置身上个世纪的宽窄巷,那布满灰尘的阳光总能给我久违的感动与欣喜。
这集市的商贩大多都是老年人,鲜有年轻人的身影。但不管未来这集市的命运如何,我将永远记得这陪我长大的市集,见证了朴实、勤劳的老一辈的人生,充满了关于旧时光的无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