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清河 文/图
东山岛陈城村龙潭涧峡,它位于大帽山南面的腹地,地处大帽山山脉东侧的碑里、与西南面的莲花峰接壤,并形成东西二侧山脉合流汇而为峡涧。每逢雨季,峡谷瀑水更加灵动秀气,潺潺流水,宛如银龙出峡,若隐若现飞鸣盘绕在峰峦之中,直泻山脚下,别有一番意境,因以得名。也有一说,远观帽山其支脉地貌形状,恰似一条蟒蛇,先民们认为,蛇与龙有“亲缘”关系,崇拜蟒蛇,常把蟒蛇称为“小龙”,这也许是龙潭为名又一缘由吧。
东山岛大帽山,天然自得“林泉清幽会画意,丘壑怀抱遇雅韵”融洽和谐的“原生态”风情,勾勒着万般乡愁悠扬萦绕。
龙潭涧峡,既没有桃红藤紫的艳丽,又没有大山大水的气势,它自有苍松翠竹、坡陡崖险和一条雾气迷蒙、蟠曲蜿蜒的涧峡,涧上,泉水生生不息地流淌着多少岁月的情结。与龙潭对坐,感慨时光的浮沉如梦,内心宁静,则清风自来,山澄水净。龙潭峡涧,风里来雨里去,依然蕴藏着大自然的真宰,让人脚步放慢,且走且豁达!龙潭历经世事沧桑,依旧一路放歌,跋山涉水,流径走马溪畔(走马溪 在五都海滨,内有东澳,亦呼贼澳,为海口臧风之处,贼船往来俱泊于此。明嘉靖间,给事中杜汝祯、参事曹亨、副使方任等镌“天视海防”四字于石,欲经理,不果。《漳州府志•卷之二十二•兵纪上》),眷恋着东南大地,然后,走向烟波浩淼的海洋。
放步龙潭涧峡,群峰环峙,清泉石上流,溯涧觅趣,悠然意远。或崖下弄水,或涧边斗茶,或独坐幽篁里。松泉留香、石篁绝俗、藤蔓鸟啭、树影婆娑,岩奇峭挂珠帘,苔痕青翠发生意。细草微风,水汽霏霏似烟如雾,山气馨香四溢。涧流淙淙如丝绸的衣袂飘逸、如琴声起伏荡漾回响,甜可煮茶,曲可流觞,物我相融,煞是自然之至味,十分可人!哦吟间,你的身心,自然而然地屏蔽了喧嚣与急促,一身的心烦和劳倦,随涧流而逝,也为你蒸发消融一夏的炎燥。龙潭,捧来一份清凉,渗透你的毛孔,滋润你的肺腑,洗涤你的心扉,深深品味清凉世界之美好,闲得清幽雅趣,何必羡蓬莱?。
峡谷流泉飞瀑,纵深逶迤直抵帽山腹地,步步是画境,处处是诗情,仿佛一边行走在墨韵笔触美妙的情感里,一边赏读着笔墨与情景相互交融的诗意和适意,寄心于山水,逍遥自乐。大自然一支妙笔,在地成形、在天成象,饱蘸着潭涧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情感水墨,浓墨淡彩,横涂竖抹,挥洒自如,存乎一心,终成万物各极其妍、获守其位的天然景象,令你徜徉在水墨氤氲的画轴之中,听,笔与纸的摩擦力;看,墨与水交融后所产生的那梦幻般的彩晕和涨力;嗅,笔墨馥郁的气息,心生欢喜。涧行山空,峡涧曲拐清幽,挂满经年的风霜,任你信手裁剪取景,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移步,俨然是一幅幅元气淋漓的《林壑鸣泉》、《源远流长》悠然深远、大千境象的画卷。
日月更迭,四时轮替。龙潭褪去了岁月的风尘,以千年不变的姿态,默默地记录着时光的印刻,造化之中蕴涵着山水清气的恢宏与空灵、清新与淳朴的精气神。
水是家乡香,水让人留住记忆,承载着乡愁的延续,家在大帽山下的走马溪畔,因水而生、遇水而荣。家乡龙潭的水坚守初心、坦荡无私,泽润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东南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