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断断续续地读完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浮生梦》,翻至最后一页,kindle显示阅读时长‘5小时20分’,终于读完这本编辑眼里‘感动千万读者’,我眼里‘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世界名著,总想为自己的勤勉写个读后感,抬起笔却发现脑袋空空。
男主角叫什么名字?哦,菲利浦,女主角叫啥来着?嗯...瑞秋?男主角的哥哥、教父、底下的仆人呢...完全忘了。
真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感觉那5小时的阅读毫无意义。
尽管刚从大学上完外国文学、美学概论这些课程,老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代表作家作品分析来分析去,‘划时代意义’、审美审丑说得逼格万分,感觉不读几本外国文学都对不起文学专业的自己。但我还是看不下去。依然领略不到外国文学的奥义。
每次打开一本,除去需要反复记忆的人名,里面无休止的日常对话,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无端端插入的人物支线都在消磨着我对外国文学的耐心。
当然了,热爱外国文学的读者可能就会斥责我文学修养不够。别在那里瞎吹了。可是看不进外国文学,感觉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身边同样读文学的朋友,书架上也是中国文学居多,偶尔插进一两本我估计连包装都没有撕开的外国文学‘调和’一下失衡局面。
我记得小时候还是非常热爱《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类故事书的(虽然后来我知道这些都是写给大人看的童话,小孩子并不能看懂其中的教育意义)——周末的早上常常让我觉得非常幸福,因为我可以睁开眼睛就趴在床上看书,直到妈妈在厨房开始忙中午饭才跑下床刷牙洗脸。
我想,可能是因为在阅读水平达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没有及时调整,反而转战‘中小学生作文’、‘高考满分作文’之流,导致对外国文学的接受能力江河日下,到现在就完全看不进去了。
不能理解外国作家的思维是最大的问题,所有的外国文学看起来都如此索然无味。
刚被外国名著摧残完神经,我想接下来这几天我都不想再见到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