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元月22日 腊月二十三 多云转阴 5/19℃
关于读书
《海绵阅读法》第七章:长期持续稳定阅读的能力。书中强调:日日不断之功,比偶尔爆发更有力量。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阅读,才是高手的策略,作者采取的策略是每天同时看两本书,每本书读50页,不多读,也不少读。我加上每天再写一篇反思日记,当然那些需要反复读的书也是每天50页的进度。作者都能坚持,我肯定也没有问题。
作者从脑科学阐述了习惯养成的原理:大脑中和习惯改变有关的部位有两个:一个叫前额皮层,另一个叫基底神经节。建立神经通路的时候,控制习惯的是前额皮层,它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建立好神经通路后,控制习惯的是基底神经节,它是愚蠢的重复者,建立习惯的目标,就是让基底神经节,从前额皮层的手里接手控制权。书中强调,习惯就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而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所以养成习惯的关键是重复,养成习惯的难点也是重复。
养成习惯的四大定律:(一)得到提示:让阅读这件事显而易见。一是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来读书,让固定的时间来提示;二是把读书习惯与老习惯、固定日程捆绑在一起,让老习惯或固定日程来提示;三是安排固定的读书地点和工具设备,让地点和工具设备来提示;四是在家里各处放满书,在信息环境中增加与读书有关的内容,用视觉触发来提示。(二)产生渴求:让阅读这件事充满吸引力。一是把阅读变成一件愉快、好玩、有趣的事;二是把阅读和迷茫感、焦虑感、无力感捆绑在一起;三是把阅读和最重要的生活目标捆绑在一起;四是利用他人对我们的影响。(三)做出反应:让阅读这件事变得简便易行。一是避免高阻力、高诱惑的环境;二是使用微习惯策略;三是做好准备工作;四是提前制订阅读计划并写下来;五是买一个阅读架,让脖子不酸痛。(四)获得奖励:创造即刻满足感。一是追踪阅读量,创造即刻的成就感;二是设立永不间断的原则,“永不间断”本身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成就感;三是输出;四是赏罚分明。这四个定律的确是契合我多年如此的坚持,才形成的跑步习惯。
书中让我们不要相信“21天习惯养成论”。只有持续稳定地行动,形成自然的节奏,才是习惯;那种鼓足劲咬牙坚持21天,是目标达成而不是习惯培养。书中说具备这五个代表行为才是变成习惯的标志:没有抵触情绪。有身份认同。行动时无需决策。不再担心。常态化。从我形成跑步习惯的经历来看,的确如此。到了时间就自然去跑步,自己想去跑,没人逼迫,偶尔因为有事中断几天会很难受。
我们还要对习惯养成过程中的瓶颈和困难,有一个全局性的预判,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养成习惯分为禁欲期、动力缺乏期、平稳期和倦怠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捣乱的“小魔鬼”,但是我们可以预判困难,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禁欲期的“小魔鬼”是欲望。所以我们要避免高诱惑的环境,设置一个微习惯的下限。动力缺乏期的“小魔鬼”是缺乏动力。动力开关:收集激发动力的读书格言;描述愿景:我要成为作家,写出传世佳作;引入奖励和惩罚;进行复盘与反思;加入读书社群;公开宣布行动或目标,让他人监督自己。平稳期的“小魔鬼”是以为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然后放松警惕。平稳期,我们可以提高要求,增加挑战。倦怠期的“小魔鬼”是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而产生原地踏步的感觉。这时我们就要引入变化和刺激。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坚持18个月,就会产生一种把一件事永远做下去的冲动。作者还提醒两件事。第一,最好一次只养成一个习惯。第二,不要陷入“全无或全有”的怪圈。
如果某一天,我的状态非常差,我一定会记住一句话: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我的座右铭。
关于腊梅
老单位大院,花坛有一腊梅,树龄数十,杈密枝高,长势极旺,那日移栽,恰逢现场。
此时正当花期,高挑枝头,鹅黄一片,幽香浮动......一锹一铲间,花枝乱颤,根断树倒时,落英缤纷,窸窣飘零......
一时心动,折下几把,瓷瓶净水,老枝嫩蕊,办公室幽香阵阵......恍恍惚惚,记起那年,老单位大院,清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