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热什么热,今天天气预报才刚刚零上。
孩子:太热了,我要把外套脱了。
妈妈:不行,哪有那么热,不能脱!
这段对话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呢?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认为你冷”。即使我们听到了孩子的感受,也经常性的适用否定、忽略、说教的方式。
如果父母能够设身处地把孩子的生气、伤心难过种种感受,想象成孩子身体上的伤痛,那么对孩子的情绪感受就会越来越敏感。
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地关注。在联结孩子的情绪感受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不要在第一时间询问为什么、怎么了
在看到孩子哭时,我们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询问:怎么了、为什么哭?也许孩子能讲出来原因,但是这会导入到解释体系中,他需要抽抽噎噎地回顾情况、分析原因,然后说出一个理由。但经常我们的反映是:就为这点小事哭啊?
“你确实很难过”“确实很伤心啊”这样承认孩子情绪这样的话,会更容易联结到孩子当下的心情。
2联结孩子的感受以促进积极的思考,而不是认同
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的感受,而是回应和了解。如果他在表示:这个人真讨厌。你的反映是:确实是,太讨厌了!会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并不能促进孩子对自己的反思。
3不要简单地、教科书式地回应:我了解你的感受。
真地放下家长的姿态,去了解孩子产生情绪时出现了什么状况,当时是什么场景,而不是简单地敷衍:我了解你的感受。
4给孩子的回应匹配他当时情绪的强烈程度
家长需要密切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了解什么样的事情会对他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影响。家长能做的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处于极端愤怒的情绪中,可以采用画画、大吼大叫、砸枕头等方式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
5联结孩子的情绪感受与限制行为
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得到许可时,才会变成溺爱。联结孩子的感受,同时你可以清晰地告诉他:乱扔东西很好玩,但是这样会伤到人。通常我们的反映是立即大吼:不要乱扔!那么他会变本加厉的扔。如果孩子的感受得到联结,他也会比较遵守我们设立的界限。
6让自己在那个时刻成为孩子
如果家长只是鹦鹉学舌似地回应,其实并没有联结到孩子内心的世界。我们也是曾经的孩子,我们的内心也仍然住着孩子。在孩子倾诉的时刻,允许我们放下成人的面具,让自己成为孩子,情感得以流动,就能够贴近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