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坐在街边,一阵冷风吹过,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四年前的高考失利,让原本可以考上985的李凡进了一个末流211,对于社会大环境的不了解,李凡只是趋之若鹜地选了一个就业率高的工科专业。
就这样,一位南方小镇的少年来到了2800多公里外的一个北方二线省会,在绿皮火车上,李凡因没抢到卧铺,只得坐28小时,一路上身边人的口音不断在变化,从南方略温柔的软语,到令李凡以为自己在电视剧中的标准普通话,到最后干净利落大碴子味十足的东北话,李凡开始担心,自己的话会不会让以后的同学听不懂,因为他突然发现家乡话和普通话的差异原来这么大。
李凡的宿舍是由三个东北人,一个北方人,以及他和另外一个南方人所组成的。大家性格各异,但大抵也能相处得过来,大家主要以东北话沟通,以致于半年后回家过年的李凡乡音里也带了点东北味。
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大一的高等数学开始就另李凡提不起兴趣,而专业是自己选的,李凡也只能像大多数人那样努力去应付考试。
而与学长学姐们的一些交流以及自己上网得到的信息让李凡发现自己入了一个冷门专业的坑,是的,这个专业曾经热门过,当初各大企业甚至大三就来预约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的人,甚至连四级不过都没关系,而现在连研究生就业都是个问题。
并且,这个专业也不是李凡的兴趣所在,当时父亲告诉他说文科类专业不好找工作,然而时代早已在变化,父亲的观念虽然停留在了九十年代,但却是李凡当时的信条。
了解到就业形势危机的李凡突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不值,拿着211的文凭,以后却要做蓝领一般的工作,领着和三本大学生一样的工资,李凡却一句话也没说过。因为室友们不是混吃等死,不去展望未来,能过就行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那种保研的学霸,或是学生工作做得有头有脸恨不得可以喊辅导员一声哥的全系皆知的人物。而李凡只是一个成绩在百分之五十徘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中二青年。
大二那年暑假,全系学生去了辽宁实习,所以实习后的李凡没有回家,直接回到了学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那有一群没日没夜过着狗一般生活的大三考研学生,李凡坐在图书馆里看着电脑里的视频,四周全是奋笔疾书如同高三一般的学长学姐们,李凡并没有因为明年要奋笔疾书的就是他自己而焦虑,因为他觉得自己专业的考研成功率还是挺高的,虽然自己大三不会像保研的人一样过猪一般的生活,但也不会像这些专业的人像狗一般劳累。
可是,命运就是这样,你以为的只能是你以为,而不是现实,考研成功率再高有什么用,比你聪明,努力的还是把你挤出了那个成功率数字的后面,
考研失败可能是对李凡这种少不经事人的最大打击,因为高考虽然没考上985,但还是可以接受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可能伤心了几天,但过会就和同学各种狂欢去了,而考研失败一下子让李凡迷失了方向,他突然感觉自己对未来的设想都白费了,他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他想到研究所工作,然而一切都成了泡沫。
他沉寂了很久,他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那些撸串喝酒的时光,那些考试前刷夜的时光,那些与同学网吧开黑的时光。
他坐在街头,只能留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