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到一个父亲的电话,表示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困惑,我问他孩子的名字,他说不能说,说了担心孩子会受影响。他的困惑是,孩子现在高一,本来在国内班就读,但是现在想转到出国班就读,想将来本科出国念书,但是他们并不想女儿转,原因是一方面孩子年龄还小,担心太小到国外不适应,怕她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感觉孩子目前想转其实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负担不起孩子的出国费用,两人都是工薪阶层,收入有盈余,但是不多,如果要支持孩子,就唯有把房子卖了,但是觉得这样日后风险太大。他们其实有跟女儿谈过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告诉了孩子如果要支持她出国,那就要卖房子,但是这样家庭承担的风险太大,但是女儿觉得出国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对自己的发展是更有利的,孩子平时也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也很努力,担心如果不支持孩子,她会拗不过来,不再目前的学业上努力,尤其是但孩子有一次谈话中都跪下来了,说爸爸妈妈,你们就帮帮我,支持我一下好吗?
面对这样的情景,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选择呢?如果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同意出国,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不帮自己,赌气上了,不学习;如果同意出国,父母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我应该选择我的需要还是你的需要呢?
说到后面,这个父亲坦言自己内心其实百分之七八十是不会同意的,但是感觉到很内疚,一种无助无能夹杂着父母的内疚。这种内疚让这个选择,非常难于做出来。
我突然想起昨天晚上我跟我两岁儿子互动的场景,我正在吃饭,他硬拉着我要去玩,我说我很饿,等我吃完饭就跟你一起玩,他说不要,就要现在。这两件事情是不是很相似?有好多次,我选择了满足他的需要,陪他玩,但是我很饿,我身体感受并不好;也有好多次,我选择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在旁边吵闹甚至哭,我吃饱了,当下我的身体感觉是好的,但是在他哭闹的时候,我的心情并不好,我挺生气的,为什么这么不讲道理,大声呵斥他,甚至还打过他。我在想,为什么我这么生气,这份生气是超越这件事情的,其实是因为我在拒绝他的时候,我还挺内疚的,我在想,我是不是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我对自己选择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他的需要,感觉到内疚,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的感受让我对孩子其实是产生了敌意的,潜台词是“都是你让我不能胜任一个母亲的角色”。拒绝他的需要,原本只需要一份简单的拒绝,我用了十倍的力量。这一段说得挺深的,需要静静体会一下。
拒绝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他需要从无限到有限的过渡,没有遭受过拒绝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能经历风雨,进入家庭之外的系统,很快就会枯萎的,比如沉迷于网络、动漫,标准宅男,厌学。但是,有敌意的拒绝,又是另一种极端,从天上到地下,剧烈地体验,会让孩子很愤怒,于是就有了“父母皆祸害”一说,也有可能孩子过度失望,进入到一种对全能父母的渴求,而这样的愿望注定是落空的。
这个父亲的困难,比我拒绝孩子在我吃饭时陪他玩要大得多,但其实事情最开始一定是从这些小事开始的。让自己觉得不能胜任的内疚自己去处理,然后该拒绝还是拒绝,至少从现在慢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