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杨过和小龙女。金庸小说中男女主角携手没这般艰难的,要经受十六年分离的折磨才能在一起。
那是二十年前的想法。
第二反应是郭襄和程英。两个这么优秀的女子都为了杨过孤独一生,一见杨过误终身。
那是十年前的想法。
现在想到的是另外两个小人物:两个小兵。
2
他们一个有名、一个无名;一个宋兵、一个蒙古兵。
宋兵没名字。按影视剧惯例,我们可以叫他宋兵甲。
金轮法王带人偷入襄阳,要杀郭靖,因找不到郭靖,就四处放火,逼郭靖现身。郭靖身受重伤,动弹不得。
一干宋兵见火起,赶来救火,宋兵甲也在其中。
杨过见形势危急,计上心来。他跃到宋兵甲身后,点了他穴道,将郭靖的帽子往他头上一罩,随即将他负在背上,提剑舞动剑花,跃上屋顶。
蒙古方面的高手见“郭靖”现身,一路追赶。杨过跑到无路可走时,将宋兵甲扔给尼摩星。另两个高手潇湘子和达尔巴前来争夺。三人分别拉住宋兵甲的手足用力拉扯,谁也不相让,只这么一扯,将宋兵甲拉成了三截。
拉成了三截!成了三截!了三截!三截!截!
宋兵甲就这么死了,没有名字、没有墓碑、没有祭奠、什么都没有。
杨叛看他太惨了,在同人小说“小兵物语”中为他找了一个茉莉姑娘。但这岂非更惨?他已成三截,茉莉还在等着他去吃自己的牛肉面!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3
另一个是蒙古兵。
忽必烈大军杀到襄阳城下,第一次攻城。数百名蒙古兵攻上城去,但被郭靖带着的武林豪杰杀个干净。只剩下一个百夫长在坚持。
他叫鄂尔多(有点象羊绒衫),当年随郭靖西征,曾在破撒麻尔罕城时最先飞降入城。
郭靖认出他来,不忍下手,放他下城。他在城下跪拜相谢。
郭靖饶了他,忽必烈却不饶他,因他向郭靖跪拜,折了大军威风,将他立斩当场。
鄂尔多年纪不小了,头发已灰白。此时距西征已二十余年,他是如此勇士,“颇有战功”,却只升到百夫长。相当于一个小兵打了二十年仗,才当上连长,还在一线拼杀、以命相搏。
最后,这命没丧在敌人手里,却被己方统帅拿走了。
这一段不过七百来字,去掉丝毫不影响宋蒙襄阳大战,不影响郭靖神威凛凛的形像,却让人反复看也不厌。
4
两个小兵都死在战场上,都死在自己人手里,虽死得有价值,但都死得让人难过。
书中没写宋兵甲有无家人,也许他真有个“茉莉”也未可知。
但鄂尔多有妻子,忽必烈赏了他妻子黄金十斤,奴隶三十名,牲口三百头。
他们算什么呢?
在千万人流血牺牲的战场上,若蝼蚁一般。襄阳十几年大战下来,连大汗蒙哥都被打死了,小兵们有什么可抱怨的?
5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蛮子大妈”中也写了小兵的故事:法国兵与德国兵。
那是普法战争期间。主人公蛮子大妈的儿子上战场了。普鲁士军队打过来,占了她的村庄,四个年轻普军士兵住在她家里。
她要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四个小兵也对她很好,替她打扫厨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马铃薯,洗衣裳,料理家务的日常工作,俨然是四个好儿子守着他们的妈。
看,像不像我们的军民鱼水情。这可是敌对双方!
有一天,大妈接到前方来信,说她儿子死了,被普军的炮弹炸成了两半。
她把信揣进兜里,当晚将屋子点着了,烧死了四个普军小兵。可叹,她往屋里搬干草时,那四个兵以为她怕他们睡觉冷,还帮她搬。
她晚饭时细心问了四个小兵的名字和家庭地址,写在纸上,好让他们的同伴寄信回家报丧,以免他们死了家人也不知道。就像有人向她报丧一样。
当然,普军不会放过她,一排枪打死了她。
作者写道:我想着那四个烧在火里的和气孩子的母亲们;后来又想着这另一个靠着墙被人枪毙的母亲的残忍的壮烈行动。
6
宋兵甲死了,没有名字,也许有亲人,也许没有;四个普鲁士兵死了,没有名字,也许有亲人,也许没有;鄂尔多死了,有妻子;大妈的儿子叫威克多,他有母亲。
威克多死了,大妈也不想活了,活着对她没有价值了。其他小兵的亲人们呢?
我们不知道。只知道那场战争法国输了,割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拿破仑三世倒台了,巴黎公社被镇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这是我们从小就学得的历史。
小兵们,在历史上没有位置、没有价值,什么都没有!
写没有价值的人,这才是伟大的作家!莫泊桑是,金庸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