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处女作送给老婆作为女神节礼物之后,老婆很满意也很惊喜,捧在手心欣赏完了后,问了句:前面三个月每周一篇,后面每周2篇,是吧?我说,嗯;她说,那打算坚持写多久吖;我没有正面回答她,而是说,按照目前的水平,写3年下来,勉强可以看,坚持5年之后,可以圈点粉,写个10年,尝试变点现,要写多少年呢,打算先来个10年。
码字这件事算了2笔账:字数&时间
后来我自己又细算了下:一年52周,每周2篇,一年104篇,10年1040篇,每篇平均3000字,一年30万的内容输出,3年逼近100万,按字数维度来看,3年的提升保证文章能够入眼还是有信心的,but,如果按照3小时来构思文章大纲,2小时来码字,即平均5小时完成一篇文章来讲的话,一年为520个小时,按照一万小时定律来算的话,差不多需要19.23年,我的天吖,出(bu)路(zuo)在(bu)哪(hui)里(si)?
按时间这个维度,我即时坚持写了10年,凑合算半个专家,俗话一般说半桶水,几乎提到这个词的时候,都是饱含嘲讽的味道,不甘心呢!这个过程忽略了一个问题,一直在计算内容输出的字数或时间,没有考虑内容的输入,内容的输出仅仅是个结果,而内容的输入更是不间断的累计和酝酿,这部分“幕后工作”要花费的时间远比构思、码字的时间重要的多、也多的多!
如果说《脑洞合一》的开篇讲的更新文章动机所在,那么此篇则说说《脑洞合一》的目标,目标阐述明白了,公众号《脑洞合一》的取名原委也就清晰了,以及《脑洞合一》是药方的由来,“躺病了”……这3个字,我想通过2个小故事来阐述
故事1(说说什么病):
去年过年走亲戚时,一个大家庭老老小小四世同堂聚集一起,吃饭、拉家常……饭后娱乐项目是去唱k,一个包间20多人,大概分为这么几类:a类嗨歌麦霸型、b类静坐旁听队、c类低头手机党、d类无聊痴呆组、e类全场观察员(其实就是我)……其中a、b、c这3类人中,年龄分布在各个阶段,既有中老年人,也有学生小孩。重点说下d类人,这类里面没有小孩,都是我的长辈亲戚,他们任由全场嗨到什么程度,保持他们的葛优躺、目光呆滞、格格不入……有人说,这与兴趣和性格有关系,我们姑且先放下这个表象背后的原因不做讨论。有一点可以明确,他们不仅仅对唱k是这种反应,对其它事物也是类似反应;这类人不仅限于我身边的亲戚,我相信大家的亲戚中也大有人存在(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是身边最晚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在微信用户已经超过9亿的今天,他们是最后一波使用微信或者属于还未注册微信的)。并且,这类人随着年纪越大,表现的越明显,“病情”就越严重,这种病叫做“特定范围感知癌”。
故事2(说说怎么躺):
笔者本人打拼在深圳,北上广深的平均工资一直与GDP一样,每年会作一个数据对比报告被各大媒体报道,且每次都会以腾讯·大粤网·迷你新闻的弹窗推送过来,每次相邻坐着的几位同事几乎同时收到这个弹窗消息,每次看着自己的工资与当年深圳平均工资差一大截时,我们几个每次都会同时说:躺了,躺了,躺着拖了大深圳的后腿。
“特定范围感知癌”如果要下个粗糙定义的话,就是对于某一特定范围的外界事物感知度趋近于零或为负值
趋于零说明感知不到,而为负值则代表着不仅本身感知不到,还附带抵触、排斥。从定义来看,每个人都是“特定范围感知癌”的患者,区别在于“特定范围”的不同。有的人“特定范围”大,属于晚期患者,有的人“特定范围”小,属于早期患者,有的人“特定范围”在某个区域,属于非要害部位,还有的人“特定范围”在另外的区域,属于要害部位……
患病的表象是对事物没有好奇心和兴趣,影响是“患病”的程度越严重,生活的趣味和体验越差
《最强大脑》的节目,里面的项目差不多离不开记忆的存储、整理及提取,笔者是这个节目的脑残粉,每季每期都在跟,看完一个一个选手完美挑战一个一个匪夷所思的项目时,给到的评价就是一个字:牛(2个字:膜拜、3个字:超性感!)
偶然某个周末,再次看完《最强大脑》时,我决定对里面选手们的记忆方法和技巧深入了解一下,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2本关于记忆的书(《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我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书中作者介绍记忆方法之前,会给到一些简单的测试,使用当前关于记忆的浑身解数学,检测自己能得多少分。过程中运用介绍的方法,穿插再测试一遍这些题,立竿见影让读者获得很强烈的成就感。继而按照这种方法,通过持久大量的记忆练习、强化,在大脑中不断建立更多的记忆桩,从而扩大记忆容量和记忆的准确性……有了关于联想记忆法的认知之后,再看《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发现跟之前看的那个完全不一个节目。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还是我仅仅花了一天时间了解了联想记忆法的一点皮毛的基础上。在我没有增加对联想记忆这个“特定范围”认知之前,我是重度“癌”患者;通过看书稍微缩小了“特定范围”后,整个的体验、感知和链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再举个大家共鸣更多的栗子,为什么说自由行也要请个导游
我们出去旅游时,经常会去到名胜古迹看看。此时,自由行的人,大部分会找到标志性景点为背景拍几张照片,就赶往下一个景点,发个圈或留个纪念,代表自己来过,很快一圈就逛完了;而跟团的人,他们的脚步就慢很多,一砖一瓦、一沙一石仿佛都是景,因为导游在帮助他们脑补千百年历史刻下的文明,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景,脑中却有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这样走一圈下来,导致结果就是,跟团的人回去之后,跟人讲着所见所感的故事,而自由行的人回去之后,当别人问及这次旅行时,才撂下一句:也就那样吧。导游在这里填补了跟团游这波人的“特定范围”,体验也是天壤之别!而一个三流的导游跟一个一流的导游,带来这种填补“特定范围”的效果,也相去甚远。
虽说自人类起源,“特定范围”感知癌就一直存在,但现在已经到了让人窒息的地步!
从石器时代到农耕文明,从工业时期到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人类需要感知的总量发生着天文级别的爆发,国外有学者称,从2020年到2024年这4年整个人类的进步,相当于过去100年人类创造的文明。意味着感知癌的覆盖范围在肆虐扩张,意味着我们躺病的概率已经超过了10000%。它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任何这个时代的人们,都要躺;就像工业时代的霾一样,任何还活着一口气要呼吸的人们,都难逃!
既然已经躺上了,那要放弃治疗嘛么?这病虽然不致命,但有一点是致命的,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之下,更多的精神感受来自于我们的感知,放弃治疗意味着幸福指数的下滑(马云说,未来快乐和健康2个产业会诞生首富,因为我们获得快乐越来越难)。我承认我怂了,患上了 “特定范围感知癌”,且这个范围还在扩散,积极配合治疗,寻求药方,药方就是要不断的扩大脑洞、增加认知,当脑洞扩大的速度与感知癌特定范围扩散的速度持平时,代表病情没有恶化。这个理想状态的速度且是我等追逐一生而能追上的速度?渐渐被提到的越来越多的一个词“终身学习”,说的就是这个奥义。相比“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终身学习”强调更多的是目标。
一言以蔽之,《脑洞合一》的表面目标是更新文章,间接目标是获取知识,直接目标是增加认知知,终极目标是hold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