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魔法象漂流的童书时,迫不及待地开始翻看,看完之后感慨,三本书作为漂流童书的选择角度,真的让我喜欢,我把这三本书在心里做了一次定位,并观照自己,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是否依然能够保持这份本心:成长的可能(《那一天,我失去了超能力》)、善待生命(《动物园》)和爱的陪伴(《下雨天》)。
此次漂流的三本书,自十六个家庭传递,因为漂流经历了暑假和开学的忙乱,有了一些波折,稍晚了些时日,但却依然精彩满满。孩子们或画,或写,或者和父母共读,书带来的依然是满满的感动。
如果我们抱怨孩子没有想象力,如果我们担心孩子将来会过于死板,那么《那一天,我失去了超能力》这本书,看后我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飞翔、飞檐走壁…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但也或许那些神奇落入成人的眼里,变成了调皮捣蛋。但看完这本书,在我们难抑洪荒之力的时候,是否可以暂缓爆发?是否可以停下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是否正在为自己插上“超能力”的翅膀?他们是否受挫,是否需要爱的滋养,才能再次飞翔?
现代生活,我们被高楼大厦的格子框了起来,每日经过路边草木告知的四级,偶尔去看看同样用栅栏、玻璃、水泥围墙圈养的动物们,在这样的节奏里,感受着生命的速度和匆忙,生命真的如此吗?
或许看过《动物园》之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着一字,却能承载良多。钢筋水泥的灰色,遮盖不了孩子爱的色彩——生命不就是应该如此吗?爱、自由和平等。我们和自然之间是否应该征服?亦或带着敬畏的爱和遵循自然规则的共处?
那么,我们与我们的内心呢?
如果说,上面两本书的问题中都需要爱来解答,那么《下雨天》正是下了一场爱的雨。想象一下,一个无聊的下雨天,躲在屋檐下,爸爸突来灵感,和孩子一起拿起铅笔,来一场雨的猜想,那么,这灰色的天空,是否会因为这份爱和陪伴而精彩纷呈呢?或者,全副武装,一起和孩子冲出门外,和雨来一次最最亲密的接触,那这容易让人陷入阴郁的天气又是否会引发温暖而快乐的记忆呢?
三本书,走进十六个家庭,温润孩子和父母的心,一场流动的爱之语,在孩子们手中和心里呢哝传递。会发生什么呢?谁又能测出爱的作用?但我知道,用爱和书搭就的陪伴,会很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