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1.22 子路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情就要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情就要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吧。”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有道理的事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吧’。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学习心得:对于“闻斯行诸”这同一个问题,孔子分别给了子路和冉有不同的答案。理由很简单: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子路好勇斗狠,容易闯祸,所以孔子建议他遇事先和家人商量;冉有优柔寡断,容易退缩不前,所以孔子鼓励他赶紧付诸于实践。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我来说,我的性格可能更像冉有,行动力比较差,听到什么好的建议或者道理,总是犹犹豫豫,往往错失很多机会。这个性格也有其优点,不容易闯祸。现在年龄不小了,可以考虑锻炼一下自己,让自己变得果断一点儿,该闻斯行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