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习的悖论也是一种成长

听樊登讲他自己著写的新书《主角模式》,许多案例都能和自己或身边人联系起来,挺有感触,用笔记和心得分享出来。

学习的悖论,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而且正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存在,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去学,这就叫作学习的悖论。

我很赞同。常常有人问“人为什么要学习?人为什么要读大学?不读大学到底行不行?”还有人说:“经常有人说要学习,要学习,学习啥呀?”

比如,有人说,我觉得微积分跟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这就叫学习的悖论。很有可能这些东西对他的生活影响极大,但因为他现在不知道,所以他不知道应该去学它。

还有人问的问题是无效的问题。比如说樊登在直播间里经常被问到:“樊老师,如何提高口才?”这是个无效的问题,因为你的问题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口才问题。你的问题是你大脑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或者你大脑里的东西太少,你工作的时候能力不够强,这些才是你真正应该去面对的问题。但是你为什么只想提高口才?

还有人说,我想提高情商,请问怎么能够提高情商?这也是个无效的问题。我有拖延症,怎么能够战胜拖延症?我有讨好型人格,应该怎么办?这些时髦的词汇几乎都代表着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无效问题。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成功时,更愿意做外部归因,而不是内部归因。但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有谁听过他跟你说“我很成功,因为我口才好”,一个成功的人在对自己归因的时候,他会说,我喜欢读书,我是因为读书,我是因为努力,我是因为勤奋,我是因为为别人着想,内在归因,才做到了现在。

当我们看到单位里一个人成功了,是不是常有人说:“这个人会来事,这个人跟领导走得近,这个人能说会道……”“这个人是不是关系很硬?”还有人会说:“这个人的命真好……”。

当一个人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外部因素的时候,心里会感到舒服些。当我们不愿意真心地去向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我们就会说他都是口才好、情商高、会来事,甚至没有拖延症、没有讨好型人格、没有社恐,看不到实质性的努力和勤奋,也是认知失调问题。

很多人很难知道自己到底不会什么,尤其很多年轻人在学一些东西的时候,学一些基础学科的时候,比如数学(包括几何)、物理、生物、化学这些东西,经常会觉得,这跟我的生活没关系,这个没有用。但你会发现,受过教育的人和没受过教育的人是不一样的,随着生活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那些东西的影响是巨大的。

要想突破学习的悖论,得学会向厉害的人学习,得接受别人的引导和指点,得去了解学科的体系。有人说,自学一个什么东西也挺好的。当然可以了,但自学的前提是你能沉浸进去,得对想学的这个体系有一定的敬畏。

樊老师经常建议很多年轻人,如果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的话,最好就是读教材。教材这个东西看起来很无趣,因为教材不取悦你。教材就是告诉你,如果你要学好这个学科,那么这个架构你需要了解。还有,逛书店能够产生偶遇性。有人说,现在有了人工智能了,只要在网上一搜索,我想知道什么,都能搜得到。但学习的悖论告诉你,你搜不到,有很多东西你是搜不到的。当你不知道要搜什么的时候,你就搜不到。

尤其是,当你在网上不断地刷短视频,看各种账号,一味地靠这个方法来学习的时候,你每天看到的东西都差不多。因为人工智能的任务不是教育你,它的任务是取悦你、方便你,它的任务是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在它身上。所以它每天给你推的东西,都是它认为你喜欢的东西。你是不可能突破你过去的认知屏障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代,还要开实体书店的原因。

人们在逛书店的时候,能够跟他域外的知识产生偶遇。也就是说,他以前根本不了解这个学科,逛书店发现有这么一本书很有意思,拿过来一看,这就帮他突破了认知的屏障。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他每天靠刷那个算法,最终的结果就是你喜欢小兔子,就一直喜欢小兔子,喜欢小猫的一直喜欢小猫,这就叫信息茧房。

打破学习的悖论,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一定要买书,买纸质书。

为什么买纸质书很重要?很多年轻人说我不看纸质书,有电子书不是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即便你买回去了,很多书你都没有看,千万不要觉得心疼,因为你买的根本不是那本书的知识,你买的是读这本书的概率。

有学问的人家里边书就是多,但也未必都看。有人采访过季羡林老爷子,说“老爷子您这一屋子书您读过多少?”老爷子很谦虚地说:“读过10%。”那个采访的人就觉得心情很愉快,你看你买这么多书,你也只读了10%,那我能不高兴吗?但是他就是比你学问大,虽然他只读了10%。为什么?因为你买的不是这本书的知识,你买的是读这本书的概率。买回去就有1%的可能性会读,况且你还说不定是1/10呢。不买呢?是0。不买,这本书从此与你失之交臂,你以后也不会再想起这本书。但是买了放在那儿,家人就有了读这本书的概率,就是1%。

人们纸质书的概率要大一点点,因为电子书被折叠在手机里,你一看很好,下载一个,下载完了就忘了,你看不到它,它被折叠在手机里面,概率就小一点点。纸质书扔在床头,扔在厕所,扔在客厅,放在书架上,就能提醒你,说“快来读,快来读”,概率大那么一点点就好了。所以多买(纸质)书,有助于打破学习的悖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