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英语世界的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中非常重要。
好的绘本,图画要有艺术性,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文字要易读、精炼、优美、韵律感强、朗朗上口,图文可以讲述不同的故事或故事的不同主线,使故事呈现更丰富的层次和更多的可能,让整本书经得起一读再读。
优秀的绘本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往往能担当重任:提高语言能力、培养阅读习惯、植入艺术审美、灌输积极的三观。
但绘本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当然如果你非要抬扛说原来的小人书、连环画也算绘本我也没话说)。九十年代末,信谊引入了一批欧美经典绘本,差不多算是中国绘本市场的开端。这批绘本包括《母鸡萝丝去散步》、《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蚯蚓日记》、《驴小弟变石头》等十几本书。
绘本发展的最初几年,市场上只有欧、美、日经典绘本的中文版。后来,开始零星引入台湾绘本,而大陆本土的绘本一直到2005年以后,才偶尔可见一、两本。直到现在,进口绘本仍然是国内绘本市场的主旋律。
国外绘本在译成中文后,图画的艺术性、故事的完整性、教育意义(如果有的话)基本还在,但文本的语言的价值会有很大流失,甚至,面目全非。
举一个例子:《母鸡萝丝去散步 Rosie's Walk》原文是这样的:
Rosie the hen went for a walk
across the yard,
around the pound,
over the haycock,
past the mill,
through the fence,
under the beehives,
and got back in time for dinner.
可以看到,这个短短的文本,单词基本是短音节的,两个稍微长一点的词haycock和beehives,又可以分解成hay-cock和bee-hives,动词是常用口语动词,名词则是欧美农场常见的事物(由于欧美的城乡的规划发展与中国有很大不同,欧美的乡村农场往往离市区并不太远,即使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对农场不陌生),主人公Rosie这个名字是常见的女孩名字。所以这个文本非常适合幼儿理解、诵读,经过反复诵读,甚至可能激发帮助英语母语的幼儿的拼读潜力,学会认字。
那么我们看一下信谊版的中文译本: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
她走过院子,
绕过池塘,
越过干草堆,
经过磨坊,
穿过篱芭,
钻过蜜蜂房,
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这么一比较就能看出来,这段中文里包括太多中国幼儿尤其是城市幼儿不熟悉的东西,理解起来首先就有了难度。而单从字面来说,文字也太复杂、太难认了,有些词还有点儿文艺腔,不是幼儿习惯的口语形式。原版绘本中可以充当认字课本的那部分功能在中文版里完全丧失了。
更极端的例子是苏斯博士Dr. Seuss的书。苏斯博士是英语世界里当之无愧的老大,画风与文风都格外清奇,倍受孩子们喜爱。他一生创作60多本绘本童书,现在英语母语的孩子大概没有几个没读过Dr. Seuss的书。但他的书一译成中文,就算完蛋。
比如最著名的一本《绿蛋和火腿 Green Eggs and Ham 》,只用了几十个常见英语单词,编了一本62页的劝偏食的孩子尝试“奇怪”新食品的故事。第一句原文:
I am Sam. I am Sam. Sam I am.
Sam是英文中常见的男名。翻译成中文:我是山姆,我是山姆,山姆是我。英语里的韵脚没有了,“姆”这个字对中国幼儿来说,既不常用,也不易识。接下来越来越麻烦,随便举个例子:
Would you like them in a house?
Would you like them with a mouse?
Not in a house!
Not with a mouse
在英文里,句型相仿,韵律感强,情感强烈。
强译成中文:
你要不要在房子里面吃?
你要不要跟耗子一起吃?
不在房子里面吃!
不跟耗子一起吃!
感觉是不是很拗口,而且不伦不类?
翻译的绘本,多多少少都存在这类的语言价值的流失,原文优美、简洁、适合幼儿的语言,一旦译成中文往往就失去了这些语言优势了。因此,发展原创的优秀中文绘本仍然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