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姐姐说妈妈找她谈话,说老了的话,不要把我和你爸送去养老院。我姐和我说的时候,我心一惊,以为妈妈受了什么刺激,我姐说可能疫情很长时间没见姐姐和弟弟。
这让我想起爷爷走前的日子,19年3月从海南回到郑州,5月买了假的三七粉喝多了,送去医院洗胃,我记得我回去看爷爷时,在医院他竟瘦的看不出人样,也不会说话了,我当时想和他聊天,可他好像不想理我了,我还慌张的问大伯,是不是不记得我了。
大伯和大姑,也60岁上下,推着坐在轮椅车上的爷爷在医院跑上跑下,两人眼神也透漏出疲惫和麻木,人年龄大了,确实没有余力在医院全心照顾80多岁的爷爷。
等我19年9月份回去办婚礼时,爷爷在轮椅上已经看谁都哭的情景,那时候我们却只想着去哪里玩,无心照顾他的情绪。那时候,我们怎会知道他所剩日子不多呢?
十一回去看他,他已经在养老院了,爸爸的兄弟姐妹五人,因为都已经五十五岁以上,去医院背着他背上背下,夜里睡在陪护床上照顾起夜,都累的够呛,无奈才送去养老院。
我回家时,家人告诉我这个信息我还是很难接受,他们又说养老院有专门护工,能服侍的好,我内心却打了很大问号,但自己又有工作,看望他后又赶回深圳。
去养老院看到各种老人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状态,心里还是不舒服。尤其爷爷年轻时是当干部的,逢年过节家里车流不断,谁料晚年生活些许凄凉。
妈妈说不希望十几年后像爷爷一样被送去养老院,我听后五味杂陈。
老年生活该怎么办,这个话题很沉重,可能无解,但我们也尝试着努力着找个最优解。
养了孩子之后,发现要把孩子照料的细致入微,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也会放弃掉自身的发展。譬如怀孕十月,养娃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三岁,要花4年时间,这期间以孩子为主,加班出差聚餐通通推掉,只为多点时间陪伴她。
而且养孩子是极具耐心的一件事,她不乖乖吃饭、耍脾气、发烧生病去医院等,都需要尽心尽力,在无数个夜晚因摸了她的头好热赶紧起来想办法降温,或是她因为打疫苗感翻来覆去哭闹不止。你只能耐着性子,哄着抱着安抚她,心里默念亲生的。
父母老了生病了,我们也会这么细致入微吗?养孩子时最起码有婆婆帮忙,照顾生病的父母,就要靠兄弟姐妹,可人到中年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会花一年、三年、甚至十年时光照料从小呵护我们的父母吗?
可能很多人做不到,因为到父母年迈自己中年,很多事情才发现身不由己。
但是现在社会变了,年轻时候的努力奋斗就是为了孩子、老人在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那我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计划,毕竟早筹谋比被动接受好太多。
选择一,明年回家,在家乡发展,灵活+技术+肯干,相信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孩子上学、老人照看,到时候都可以兼顾;
选择二,迟几年回家,每年在深圳和老公年薪加起来应该是家里的两倍,先攒够钱,再回家,到时压力不大。
以上的这些其实都来自于一个人的心态和选择。记得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75年的北京俩人,02年到深圳,今年辞职,婚后选择丁克,说到两边父母老了需要儿女在,但年假只有15天,所幸工作15年后辞职,维持最小生活费用,自由的可陪伴父母。
虽然我不会借鉴他们的方式,因为有一些漏洞比如父母生病没有一大笔钱怎么办?比如他们老了怎么办等问题,但是他们的选择让我觉得万事都有转机,只要有心做,心态积极的接受各种挑战,父母老了,也会用心照料。
人老了怎么办?唯有陪伴最重要,希望自己将来能做到,那就现在开始执行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