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真实。
梅贻琦和吴岭澜间的这段对话说的真好。
来来回回反复思索,越是咀嚼越有味道。谈论的是人生,由此可辐射至人生方方面面,交友、爱情、亲情、社会。。。同时也引出这部电影的中心——真心。
一、反思之后——发现现在的自己活得不真实,没有真心。
看完整部电影后,不得不反思自身生活,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我觉得我活得不真实。是的,就是电影里定义的这种真实。欲望增多,限制减少后的生活并没有减少源自心灵的懊悔,对顾此失彼的懊悔,对自身某种行为的羞耻,经常充斥心灵的淡淡的忧伤。
张震所在的时空无疑是对当下的素描,真实、直接而又简单粗暴。在选择奶粉产品时,却根本信不过自己经手过的品牌。自己在推广产品时曾提出口感、营养等主推因素,但真正到了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还是回归到安全问题上。有时候谎话说多了,连自己都骗,最后到了关系自身利益时又发现自己骗自己的讽刺。太不真实,也太写实。
二、电影在展示真实,也在追寻真实。
整部电影都在展示和追寻一种让自己心安的真实。
吴岭澜文实相较,最终依循真心,矢志泰戈尔的诗歌。
沈光耀家国权衡,最终依循真心,献身民族解放人民安稳的追求中。
陈鹏爱情理想排序,纠葛盘桓,最终依循真心,即使不完美也是一种结局。
张果果商业人情碰撞,按照规则还是相信人性,最终依循真心,也算赢得了胜利。
但,真的有许多让人不太相信,有些太标榜化,标语化,口号话了。或许这也是认为这是一部烂片的原因之一。但,继续再一想,为什么会觉得这些东西标榜化,标语化,口号化?因为从逻辑上,我们觉得这些东西是不真实的,是非个人的。拽个名词,这些都是宏大叙事,但现在流行小叙事。和时代风潮不一样,和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不一样。电影里的真心,在现在生活中丢了。很多人像Robert一样“真实”的活着,或许是别样意义的畸形的真实。
现实的太久了,就忍受不了太过理想化的东西,觉得幼稚。就像经历了多年世事的人总会嘲笑年轻人的理想化一样。是的,电影里的真实和真心在现在看来都有点理想化了,这个时代,能更高效给人们带来利益的也许是Robert式的真实。只是仅仅这样时代和社会就可悲了。所以电影在说真实,其实也是在寻找和呼吁真实。
三、FOEVER YOUNG 无问西东——建给年轻人的理想国
看完之后我对这部电影下了一个判断——这不是拍给所有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理想观影者是年轻人。更详细一些,或许是集中在在校学生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这个群体相信理想,相信这些现在“老年人”认为的不现实的,不真实的东西。当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时间长了,也许就不相信张果果会作出最后的选择了吧,或许更过人会更接受ROBERT的建议。
黄晓明时代那位老师妻子的一个举动很具有代表性。批判王敏佳的大会上,其妻子丢出一颗小石子,却引动全场人人性的疯狂,群起而殴王敏佳,在所有人都冲向王敏佳的时候,其妻子退却了。发起者已经冷却,从众者却越发疯狂,讽刺意味尤其浓重。其妻子回家后的跳井,对王敏佳事件起到一定的硬理想化作用,让人们相信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相信人还是有良心的。但现实中也许并不是真实。
整部电影是四个时空下的故事,用人物的传承关系完成串联与继承。吴岭澜与沈光耀的对话,沈光耀就下的孤儿村落,陈鹏传递给李想的“逝者已矣”,李想在借助张果果父母传递给张果果的真心。张果果面临两道抉择,一、爆料前同事。二、摆脱四胞胎家庭。都是充满诱惑力与现实真实的抉择。现在人实在很难做出电影中的抉择。饺子馅事件,张果果上司的虚伪,堵车显现的社会焦虑都奠基着张果果要承受的社会道德背景,ROBERT的真实经历都在对张果果做出真实抉择做出阻碍。但李想的传承,给了张果果做出真心选择的契机,似乎线索清晰,但分量实在有些牵强。
如,文章标题一样,看完《无问西东》,我觉得我丢了一颗真心,也许不止我一个。这是真实的感受,因为我觉得电影中的真实和我之间是有距离的,那种真心和真实是有些理想化的。但,此后盘旋在我心中的一个念想久久无法散去:找回失去的真心。你是否有和我同样的念想呢?
结束
文|周艳超
来源:由周艳超授权黑毛说独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