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咨询师接触的案例中,有相当比例的来访者都有着“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各位若感兴趣,不妨前往书店翻阅一下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历年真题,你会发现,案例的主角很多都是“追求完美“之人。
“追求完美”,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说,就是很要强。
记得我儿时的语境中,“要强”是一个褒奖度极高的词。因为要强,所以要做好任何事。自己能力范围内,那自然要精益求精,能力范围外的,也要全力以赴,争取最好。
那这不是我们大众概念下的优秀品质吗?怎么和心理不健康挂起钩了呢?
“要强”没有错,是一个人努力向上做好自己的原动力。但是,给自己定的目标,应该是方向、是航标,而不应该成为紧箍咒。我们当然想要完美,但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做不到的时候,要接纳自己的失败。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心想事成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想想怎么可能所有事情尽遂人愿呢,“如愿以偿”、“心想事成”只是愿景美好的祝福语。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在不断的苟且中向往诗与远方。
2.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大人眼里要强的人。
和家人玩跳棋,我就想着赢,是啊,谁也不会想着输。但是,我就只想赢,只接受这一种结果,当然,大人们也让着我。
赢了就再玩一局,美滋滋地,即使人家不想玩了也不行,赖着人家再来一局。输了,就觉得生无可恋,尊严扫地,悲从中来,哭得稀里哗啦,甚至有一次,连输三局,直接掀了棋盘。至今嫂子说起我的“气场”仍然津津乐道。
这么写着,一个乖戾任性的小姑娘可能就被你勾勒出来。其实我很内向的,就是想赢,想到输不起。
“要强”没有错,错在输不起,“追求完美”没有错,错在无法接受失败,或者惧怕失败到来,以至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觉得全世界都在为你制造使你失败的障碍,同事的一句话,领导的一个眼神,甚至马路上的红绿灯,你都觉得堵心。
这样的状态时间一长,不仅心理堵得慌,可能就会出现生理上的头晕失眠等症状——好了,你该看医生了。
3.
不知大家留意过没有,在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中,教师都是那种特要强特上进的优秀教师,本着恨铁不成钢的、成色十足如假包换的满腔情怀,体罚了学生,成功为自己挖了一个坑。几分悲壮几分无奈。同为教师,觉得万分理解却几分悲哀!
其实,“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老百姓常说的俗语,就折射了先人为我们总结出的追求完美与悦纳失败之间的微妙的平衡。
为什么一味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心理不健康呢?
因为,如果一味追求完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认准成功、难以悦纳失败,就更容易被罩在心理不健康的阴影里。
4.
几年前,我调动了工作单位。
很多事情都得重新开始:工作上的成绩一概归零纳入历史;同事也都成了新的面孔,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这些都有变化,尤其是为了适应新的工作角色,我需要在这几年内不停地充实自己,调整自己。
这次调工作就好像绿植换土——除了空气,一切都是新的。
曾经听过来人说,“荣誉”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等到退休了,那些东西全都是废纸一张。因为自己还年轻,正处在事业上升期,所以,每每看着自己通过努力拿到的那一本本的荣誉证书,摩挲着那绒质的封面,端详着自己的名字,心里很满足,满满的获得感。
可是现在,离退休还且远着呢,就看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这样那样的荣誉变成废纸一张,心里酸酸的,空落落的。那感觉,就是已经策马扬鞭意气风发跑了半圈了,裁判告你,回到跑道起点,重来。
更让我难以释怀的是,手里一把年纪,却要和一些小年轻们一争短长。
于是,我想打了鸡血似的,和新的工作岗位较上了劲,一门心思想着怎样能最快适应新的工作,怎样能争取到以前的待遇,怎样消能解一些人眼里的异样,等等等等,至于生活质量,早已低到负值。
后来的经历证明:我放下那所谓的“要强”,接纳重头再来的现实,顺其自然从容上路,反而水到渠成。
5.
“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这是一句歌词,作者是刚刚辞世不久的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
他的歌大多都很忧郁,甚至自怜、哀伤,但这句话却给了人一轮太阳。
说着这样惋惜遗憾的话,却成就了别人眼里精彩完美的人生,他不仅是飘泊在现代都市的游吟诗人,还是演员、歌手、词曲作者、编剧、小说家、艺术家。也许,就像歌词中展现的、那样一种能够悦纳失败的从容心境才成就他不疾不徐温润华彩的人生。
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个女强人,正值风韵华年的她不幸罹患癌症。她在安顿身后之事时,多次坚定地强调,要将自己的巨额积蓄全部用来买骨灰盒——我要在华丽地盒子里安息,也算豪宅吧,虽然小了些。
这该是她要强的人生的另一种却也是最后的诠释吧,尽管这种诠释有点奇葩。
如果你是要强之人,请你轻轻对自己说: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也请你关爱身边那些特别要强的人,告诉他们: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