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要承认,我们已经进入了共享 / 共产时代。
最开始是共享汽车(公共汽车),然后是共享自驾轿车(租车服务),再后来是共享自行车,而后来是共享充电宝。。共享的物件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看来人们是连便宜货也不愿意买了。
纵观世界,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看来都在向着共产主义的方向狂奔啊。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我们个人什么都不需要拥有,一切都是共享的。
还记得电影《Minority Report》, 中文好象是叫《少数派报告》?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连笔记本,IPAD, 手机都不需要的。如果你想看报告,手在空中一划,就可以在空气中生成一个屏幕,看到你想要的内容。想查什么查什么。不存在上网的路由器之类,这些太过时了。
这不由得启发了我的思路。我在想,还有什么可以共享??一时兴致起也,共享英语资料?
02
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共享模式的早期产物。与其大家都买书,看过就不再看了,不如留下来,让别人有机会读一读。
很多人抱怨花了几千,几万元学习英语,我不由得感叹,为什么这些人没有想到使用图书馆?
我使用图书馆的习惯也是来自于出国之后。刚开始是喜欢图书馆静谧的氛围,坐在那里,心也沉静了许多,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份安宁。三毛说,看那一排排的书,感觉是风过群山,花香满天。再后来,就是爱上了那里的免费书籍。
在伦敦时,我最喜欢的是LS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图书馆。不是学生也不要紧,不需要花钱,就可以办一个看书证,一坐就是一天。看着周围学生一个个埋头苦读的样子,自己怎么能忍心浪费时光去看杂志,小报?所以也认真的埋头读书。这个校图书馆的图书质量是非常高的,积存上百年历史的政治,经济,商务业等书籍。也是在这里我开始了解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回国后,看到了国内图书馆的发展。虽说相对于我们的人口数量,图书馆还是太少,但每每看到座无虚席的阅读室,还是能感受到人们的求知欲。
上面的这个表,是我随便查的上海和深圳市图书馆的英语藏书量。
我浏览地看了看书目,都是不错的。如果从上表中任意找出十本书来,你都学了,念了,听了,你的英语水平又何止是六级?
为什么一定要花重金去买那么贵的课程?那么贵的书?难道是书非买不能读?
03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人们的另一个习惯。逼自己。
为了健康或瘦身,就要健身。太懒不想去,就想办法逼着自己。怎么逼呢?花钱。一边割肉花钱,一边想,我之所以坚持不下来,就是因为没花钱,钱花到位了, 我看在钱的面子上也一定会去的。结果呢?办了一年的卡,每月账面上支出百十元,还是不去。一年下来,可能去不过十次。第二年,再来一遍。
学习英语又何尝不是?逼着家长或是自己付费花几万元,学了一个辅导班,又一个辅导班的,人坐在教室里,心不在哪儿,怎么会学好?学习的效果与花钱的金额不成正比。
三毛连中学都没有读完,就在家里自学。如果用现在的观点看,她是患了自闭症。那又如何呢?她一本书一本书的读下来,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写下来,也就成了。
学不学得好英语,不在任何人,只在你自己。
04
我的手机自带一个APP-柠檬,打开了就可以听国外的电台。我喜欢BBC,很清晰,效果非常好。是英国人正常的语速,刚开始,你一定听不懂,没关系,一遍一遍地听就懂了。
刚开始可能是几个词,接下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不知不觉你就全能听明白了。
很多人认为,学习英语是三大步骤:听,说,写。我不同意,这是为了考试,考四,六级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应是:记单词,看(阅读),和听力。说和写可以放在后面。单词量达到了,就越看越快,越听越容易。能看懂了,能听明白了,说和写还会很远吗?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阅读,可以用图书馆免费的书籍;听力,可以用图书馆免费的CD或是网络上免费的电台。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学好英语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