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彭小六关于如何实现自身知识管理和珍惜上场机会的文章,觉得真的是浪费了很多。
一直做关于产品操作的培训,但每一次说实话并没有什么改动,说得好听是讲的内容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必要去改动,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懒”嘛。
可是仔细想想,每一次培训少则十余人,多则百余人,是多好的锻炼PPT制作和演讲技巧的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几乎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以一次20人参加的一小时的培训为例,那就是二十个小时的工作市场,根据听众的时薪,想来这一个小时该有多值钱呀。
虽然培训不同于自由发挥的演讲,有很多点都是必须要说到的,幻灯片在总体上也不能有太大的改动。但是,怎么说,说的效果怎么样,听众的接受程度和后续反馈却会因为演讲者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糟糕的培训者会让听众在那一个小时内刷无数次朋友圈,无比盼望培训快点结束;一般的培训者会让听众在听与不听之间游离,认真的做笔记,不认真的打瞌睡;优秀的培训者则能让听众将注意力集中到演讲的内容中来,会为听到的内容拍照,因为幻灯片的优秀在事后要求模板,在下一次碰面的时候记得你曾经讲过的内容,并将你说的内容发挥到实践中去。
雷军说:“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真是我想了很久却找不到合适表达的最佳诠释。我貌似很勤奋,各种约课,各种培训,各种忙。在外人看来,我真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好孩子,在我自己看来,我更是被自己感动的无以复加。可实际上呢?这样的勤奋并没有带来任何效益,至少和我以为的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是真的有8年工作经验,而是将同一种工作经验反复的用了8年而已。
试想,如果我自第一次产品培训开始就认真的培养自己的演讲和幻灯制作能力,每一次都有针对性的认真对待,每一次都保证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且不说客户会不会对我的印象更加深刻而购买我的产品,至少我一定比现在优秀,说不定都能去我梦寐以求的市场部了都不一定。
“珍惜每一次上场的机会”我对自己说。
当然,这里所说的珍惜并不是有机会就一直跟自己说“要珍惜哦、要珍惜哦、要珍惜哦。”而是针对接下来会碰到的类似于培训的内容,做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加用心的对待,争取每一次都获得至少一点点的进步。
更充分的准备。从幻灯片准备来看,可以根据客户的情况做适当的增减,譬如说logo、色调的统一。充分的准备也表现在对背景材料的了解和掌握上,照本宣科谁都会,但告诉客户数据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做的原因,实用性强的小细节,却更加能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演讲和培训的效果的递增也会是指数级别的。
用心。这是一个我们每天都会说,却没有多少人会去做的事。就好像我们都知道信息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真的做好信息收集了吗?用心个人理解,一要做到换位思考,想一想什么是客户需要的想要的,另一个是创造更多的价值,就是比客户想得更多,当然这很难,简单就不用反复提醒自己啦。
每次进步一点点,珍惜每一次上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