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战略性的眼光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王纪琼昨天晚上和老公、妞妞提前约好今天打扫卫生。今天早上老公非常积极地提醒我,打扫卫生吧。于是就开始长达三个小时的打扫(收拾我们卧室阳台上的书柜和装书的6个箱子)本来我只是想着只拖拖地、擦擦桌子的,哪知道不轻易干活的老公,一干活那么“彻底”,把书柜和箱子里的书全部腾出来,擦干净,重新装箱、装柜,累的我腿软,腰都直不起来,心想:怎么那么多书啊,啥时候买的啊,真心佩服我自己购买书的欲望。(当然和院长相比只是冰山一角,记记得有一次妞妞去参观院长的办公室,惊叹道,院长的书柜如何如何大。)中途我还坐在床上休息会,老公一直没停,真是不干则已,一干佩服得不得了。再看了看表,都9点多了,妞还没起床的意思,我和老公分别到妞的卧室叫她,叫了两次没叫起来,我看到书箱里有很多她的东西,于是灵机一动,告诉妞:妞妞这里有很多你的东西,妈妈也不知道怎么收拾,你起来看看有哪些需要留下来的。这话真管用,不一会妞就起来了,来到我们的卧室,当时我满脑子就在想给妞妞安排什么事情做,特别想让她参与进来,开始让她帮我搬书,她搬了会儿有点不想继续帮忙,懒懒的躺在我们的床上,我看到她躺在床上,心里非常不爽,心想:爸爸和妈妈在这忙得不可开交,你还躺床上,于是语气有点强硬:你把地上的书放进那个箱子里。妞听到后很无奈地说:“为什么是我呀,我不想收."说完离开我们的卧室。此时此刻听到妞说得话,我心里直冒火!没忍住直接怼了句:爸爸和妈妈在这忙前忙后,你不帮忙啊!养你这么大干啥!妞本来已走出房间,然后听到我这样斥责,很不情愿的回来了,带着委屈一边把书往箱子里乱放一弃,放完后气冲冲地回房锁门了。(写到这里我反思到当时为什么那么不理性,想到这两天导师班院长讲的“当你面对心中不爽的事情,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找到抗拒点(让自己抗拒的点)2、找到领悟点(让自己领悟的点)3、告诉自己:诸行无常(好的一面)首先我应该找到我的抗拒点:想让妞陪着我们一起打扫,她只帮了一会,没有持续下来帮我们,让我很生气,思想升级到不心疼父母的层面,所以激化了我的矛盾点。然后我找到我的领悟点:我太着急了,当她准备离开房间时我特别想控制妞,让她过来帮我们打扫。告诉自己诸行无常:1、我们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所以有很多生活小事父母帮我们都打理好了,比如我们上班时爸妈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包括衣服啊,鞋子啊!甚至妈把妞妞的小衣服都会揽下,这也是让我头疼的地方,因为我太想让妞自己承担家里的一些事情了。因此妞妞没有干很多活的机会,最多把自己的房间打扫整理,再就是帮忙做点顺手,简单的事。2、我从小因为家里的环境被父母教导帮家里做事是必须的,曾经不想做,也被妈妈斥责逼迫过,最后照做。所以这种行为投射到我和孩子的身上。想到这,此时心里豁然了很多,于是我想到了复盘应该怎么做,如果当时我耐心一点去引导孩子,不要行为对抗行为,想想当时情绪的原因,改变下认识和策略,又是不同的结果:复盘:我:妞妞你再帮妈妈收拾下呗妞:不想收我:哦,妈妈想着你那么会收纳(妞妞确实很会收纳)如果有你帮妈妈收,妈妈和爸爸肯定会收的更快。你既然现在不想继续收,那你先去玩会吧(当我们和孩子行为上有矛盾时,就不要行为对抗行为了。不要针尖对麦芒)这个时候妞肯定是去她房里玩啊或者看电视。我可以耐心收拾一会,让她去玩一会,然后再次要求妞妞:妈妈不知道什么什么怎么放合适,你再玩10分钟过来帮帮妈妈和爸爸吧。当我们先去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反过来理解支持我们的。成长日记:1、这次事件缺少耐心,没有看清事情本质。 2、晚上趁妞心情不错时,和她聊了聊今天的事情,让她心里清楚,妈妈今天的事情是对事不对人,妈妈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情绪没控制好,以及生气的原因是什么。聊天结束后,妞妞主动给又给我把书桌和抽屉收拾整理了一番,整理得既干净又整齐,书摆放的位置也非常顺手。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当然我也抓住了时机夸妞:有巧手的妞妞真好! 3、这件事在我没想明白时我在老公面前埋怨:纽妞怎么这样不懂事......老公却很淡定地说:“慢慢来,你也是心急,她当时不想收拾就不收拾呗,等会我们这边收拾完了,你可以带着她把她房间收拾下啊。哇塞,老公虽然没系统学习过家庭教育,但这句话让我听得很是佩服,不就是院长经常告诉我们的”不要针尖对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