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天
读书笔记
头脑只能基于已知来运作或“思考”,它无法知晓从未发生过的事,头脑就是由过去构成的。这就是思维的局限之处。
直觉和灵感的运作,则是基于位置的是未知的体现,因而能够提供思维完全接触不到的信息。灵感会即刻让我们看到整体的状况,人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事物的全貌。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描述这种内在角度的变化,并且同时告诫我们不要被语言所迷惑,对于通过语言获得的知识一定要有直接的体验。尽管这些忠告是有益而可贵的,但我们仍需要想方设法自己去发现真相。
我们必须通过直接的体验来验证别人告诉我们的东西,而对此最为便捷和直接的体验就来自于自我观察,这种练习会自然而然地让内在角度的转变发生。
我们都是受到损伤的机器,这损伤来自于我们的童年、我们的人生经验,以及我们的抚养人给我们理智——情感复合系统设置的模式。
我们接受的教育让我们以这些设定好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内容就是内在角度的反应。这是一种极为狭隘的世界观,它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如果我们想过上更为充实、圆满和满意的生活,这种看待自己和生活的内在角度就必须改变。
要想获得这种内在角度的改变,我们就需要一种更为有意识的方式来理解和了解自己,这种方式不是习惯性的、机械性的和自动的,而是带着慈悲和客观性。
客观性指的是诚实的看待自己,清晰地了解和理解自己,愿意对自己的所见所感成熟地负起全部责任来。自我观察可以为此提供所需的关键信息。
带着慈悲的自我观察意味着停止评判自己,只是去看,去感受当下在内在升起的任何东西。
——以上摘自《自我观察》第十七章
练习记录
一次,下午三点开始,练习半小时。
努力致力于不虑而知的清醒状态。
生活实践
1. 今天早上锻炼跺脚半个小时。
2. 上午给父亲全身轻拍一个小时,母亲的小腿上有静脉曲张,有一片皮肤发黑发痒,我说给她的腿也拍上一个小时。母亲说不用了,她自己也经常拍拍的。想到不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好意就没有再坚持。
在给父亲拍打的时候,母亲拿着竹匾子坐在一旁拣花生米。冬日里难得的阳光透过阳台的窗户玻璃照在母亲身上。母亲一边拣,一边讲些几十年前的往事。我想这就是岁月静好吧。
反思一下:当父母亲逐渐老去,我该如何好好照顾他们呢?任何恐惧担心都不如化作祝福和好好陪伴吧。
练习体会:母亲讲的往事发生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我听着感到害怕,也不喜欢母亲的某些观点。老师说要记得要将良知随时用在每一件事情上,每时每刻体现良知的状态。赶紧回到不虑而知,我所听所闻都是过去的念头,不虑不惧,回到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