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你是如何进行独立思考的?
相关的认知片段如下
1、我的既有知识与逻辑",也有可能是错的或对的。只是,思考结果的错与对,只能由自己承担,并由自己负责修正或者升级。这就是我对独立思考的理解。
2、你永远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即。。。因为“某某说过”,所以就是正确或者错误的。。。因此要“某某”就要承担自己面对现实的责任。
3、盲从的人,我觉得他们都不理解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学与习的组合,这已经包含独立思考的要求。只是很多人不想这么累,宁愿选择“人云亦云”,即。。。 自己不去独立验证,只要结果不如意,就怪别人。。。这也是绝大分“韭菜”的思考方式。
4、想法的打磨,必然会走弯路。你也一定发现了,各领域的考试高手,都会强调使用错题集。这也体现了学习的真谛,先“学”,还要反复“习”。一个想法的成熟法,都是需要凝聚大量注意力的。
考试:知识安错地方,架构出错,(逻辑的削弱与加强就是打破原建构,重建新结构的过程),就出错。策划同理。
5、理解依赖于具体场景,脱离具体场景谈“概念”,最终只会导致各说各话,无法达成共识。而理解的方法包括:体验(presee-体验)、类比法(知识拼接)。对一个概念的打磨成型到运用自如,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场景)中达成的,比如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可以包括图像、解析式、表格三个维度。这种反复打磨概念,形成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对话。
而陈述,或者与他人互动、对话,就要根据信息接收人的知识结构,信息带宽,设计沟通节奏与信息颗粒。
6、不断读书的目的在于保持思维的活跃,随时跟得上任何圈子的思维节奏。互联网时代,任何的障碍都可以绕过去。
强化能量调节与学习的能力,保持思维活跃度,保持或者切换到与不同圈子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