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天没有好好看书了。
今天就随便分享分享,看到的书中内容。
财经作家写的中国企业史。
我觉得写得很好,但我理解能力有限,只能照搬,不能发散。
书名:《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中国企业1978-2008)
1980年
1、日美“商战”
美国NBC电视台
“日本制造,也曾为取笑劣质产品的口头禅;
时至今日,日本制造,成了品质优秀的代名词。”
中间,发生了什么?
西方传媒流传的一个小故事:
一日本人以学英语为名,寄居一个美国家庭。
奇怪的是,他每天都在做笔记。
(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全在记录之列)
3个月后,人走了。
没多久,丰田推出了针对美国家庭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该车的设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考虑了美国人的需要。
美国人如何应对日本人的挑战。
推行“标杆管理”,就是把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拆解出来,一一与最强悍的竞争对手日本公司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改进的关键点。
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产品要想卖得好,就要深入顾客的方方面面。
产品要想生产得好,找到标杆、精细化拆分、然后死磕。
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其实也还是一个“企业不追求极致,就没有出路”的时代。
原来极致,一直都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呀。
2、为中国企业“献身”的科学家
——中关村先驱陈春先
他,曾经是当时国内最有前途的新生代科学家,却因三次硅谷之旅改变了他的人生。
“中国也该又自己的硅谷,
美国高速度发展的原因在于,
技术转化为产品特别快,
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有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总是急于把自己的发明、专有技术和知识变成产品,
自己去借钱合股开工厂。”
他在各种场合发言呼吁,还把自己当成试验品全部投了进去,以一人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加速中国的“实验室里科技成果”——“有市场价值的商品”的转化之路。
在他之前,科学家可能只是科学家。
在他之后,科学家也可以是企业家。
作为企业家,他并不成功。
很多人认为,他当年若一直在实验室工作,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但他不后悔,“每一代人只能做他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事。做了这件,也许就要放弃那一件。我做事从不后悔,因为时间总是在往前走的。”
中关村的起源思想与近几年大火的新媒体运营——知识产品化,不谋而合。
现在的种种,总能在过去的时间长廊里找到“迹象”。
读史使人明智,此言不虚。
而陈春先,“选对的事做,做了就不后悔”,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很应该被人长久地纪念。
致敬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