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门丨宋 晏殊
玉壶清漏起微凉。好秋光。金杯重叠满琼浆。会仙乡。
新曲词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为寿百千长。
“巧巧,别跑!”永昶把小闺女一把抱起来,走进屋子里,“一脑袋汗。”
永昶翻出袖口干净的内衬给巧巧擦汗,唤人拿来茶点。
桂子佳节,刚出锅的桂花糕香甜软糯,巧巧用手抓着吃。
永昶就抱着巧巧,给她靠在怀里,用手帕垫在她的下巴底,时不时给她擦掉嘴角的点心屑。
巧巧吃掉了手里的糕,抱着永昶的脖子,另一只手又去够着桌上的茶盏。桌上摆着一尊瓷器,约尺余高,通体碧青,顶尖耸立仿佛一座小山似的,巧巧见了,想伸手去抓。
“巧巧莫碰,这是香炉,烫手。”
永昶把巧巧不安分的手抱在怀里,端起茶盏给她喂茶。
博山香炉。炉体呈豆形,有盖,盖顶尖而镂空,呈山形,间雕山川飞禽,仿海上仙山博山而制。
巧巧被爹爹束在怀里,乖乖地吃完茶点,对永昶说,“阿爹,可以带巧巧去灯会么。”
燃上沉水香,底座盛上热水。丝丝烟雾从炉上顶盖上缥缈而起。
永昶挨在床榻边,香气满腹,熏得整个人儿轻飘飘地,眼前的云近了,轻软地,似雾,似雨,绵绵地洒在身上,听见一声鸟鸣,是一只仙鹤穿云而来。
永昶睁开眼,周身雾蒙蒙的,浑身轻盈,仿若置若了云上。永昶正惊诧着,就看见远处有亮光闪烁,忽明忽暗地,连忙起身,要朝那亮光扑去。
“仙人!仙人!”
那亮光近了,才见是一素衣小童,手持拂尘,飘然而至。
永昶连声喊道仙人,那小童手中拂尘这么一挥,永昶坐定,眼前现出一张矮几,一应茶器俱全,而案边香气袭人的,又是一尊香炉。定睛一看,这尊香炉错金错银,精致非常,其炉身修长,炉盖云纹盘旋,虎豹游走,山峦叠出。
“仙童,敢问此是何处?”
永昶回过神来,给小童见礼。
“仙友自博山来,不知此为何处么?”
小童眉心一点红,明目纤眉,给永昶斟茶。
“海外有三仙山,唤作蓬莱,瀛洲,方壶三岛,此地便为瀛洲岛。”
木门被悄悄推开一条小缝。巧巧挤进来,捏着裙带,踮起脚绕过书案。不知道为什么有一股香味儿,巧巧耸耸鼻子,这个香味很舒服。她看见爹爹躺在一片烟雾缭绕间,像清晨窗边的大雾,湿凉凉的,味道像刚吃过的桂花糕。
“阿爹,爹爹!”
巧巧爬在床榻边,去够永昶的手。
巧巧换了一身新衣裳,央着人给自己画了花钿眉心一点红,就为了去看灯会。
阿爹睡着了,闭着眼睛躺着。巧巧想,阿爹再不起来就赶不上灯会了。
巧巧把小绣鞋踢掉,爬上床榻,挤到永昶身边。
“阿爹,”她凑近永昶的耳朵,小声说,“爹快起来,该带巧巧去灯会了。”
永昶没有反应,巧巧伸出手去推永昶。
“阿爹,醒醒呀。”
巧巧唤不醒爹爹,作罢,深深地哀叹了一声,失落地爬下床铺。
她方才把小鞋子踢远了,滚到床边案几的底下。巧巧趴着地上,钻进桌案,捉住小鞋子,转身时顺势一抬头,脑袋撞上了案腿。
“咚”地一声闷响,那张案几晃了几下,巧巧激得眼眶里泪珠子打转,还呆坐在地上,就听身边有什么东西“哐当”砸下来,大概是什么瓷器,在身边落开了花,腾起一室缭雾。
巧巧被这一声吓到,“哇”地大哭。
永昶用完了茶,就听见一声幼儿啼哭,声音稚嫩牵肠,觉着这哭声熟悉,心底不知由来地焦急。刚一站起身,便眼前一黑。这再一睁眼,那素衣小童、茶案香炉俱都不见了。烟云消散,眼见的是熟悉床榻碧纱帐。
永昶醒来,听见小女哇哇的哭声,连忙冲过去抱进怀里,轻声慢哄。
再看脚下,小案倾倒,那尊青白瓷博山炉,香灰尽洒,已然是碎片一堆了。
后记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代指海上仙山而得名——汉代传说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北宋吕大临《考古图》中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
真正的博山在蓬莱以西的山东鲁中,古称颜神镇,是我国古代陶瓷、窑业的产地。全境尽山,无平坦之地。
博山炉遍体饰云气花纹,有的鎏金或错金银。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从西汉时开始使用,可用来熏衣熏被、除臭避秽。
博山炉流行于汉代,起初为青铜质,后世代代仿制为陶瓷。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
西汉错金博山炉,1968年在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高26厘米,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峦峰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工艺精湛,装饰华美。
图源|www.museumschina.cn;bwy.hbdjdz.com;www.gucn.com;www.58pic.com;
本文是对古物的理解进行的故事创作,仅供娱乐,依据资料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欢迎指教,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