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一,端午节。
阳江人又叫“五月节”。
我家的传统是,今天吃‘艾酒’。
阳江地方虽小,过节的习俗却五花八门,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比方说,有的地方的人家今天用炊鹅,和艾酒一起祭拜祖先。
我家则并不是这样,初一只用艾酒和粽子之类的食品,到了初五才宰鹅,不再用艾酒。
没错,我们吃艾酒前,还是要先祭拜祖先。
妈妈说过好几次“祖先还没吃,我们不能先吃,祖先比我们大”。
记得很清楚,每次祭拜祖先,妈妈都会准备两种粽子:
一种白粽,有馅:里面最简单的包有绿豆、拌了五香粉的猪肉,和咸蛋黄等。
我比较爱吃有皮,煮成绿豆糖水包的甜粽。
现在的人都爱用剥了皮的绿豆茸包了,不知是因为那样煮更方便,更容易熟吗?
听说有钱的人家,或特别喜欢吃鲍鱼、蚝豉、瑶柱、腊肠、虾米、叉烧、栗子之类的人,也会把它们放进粽子里面。
但我不喜欢,感觉那样味道怪怪的。
即便我从没吃过。
还有一种,便是碱水粽。
阳江话叫“灰苦粽”,没有馅。
不过,有的人家会放颗红枣,或片煮熟了会把周围糯米染红的叶子。
至今我都还叫不出那叶子的名字,只知道它具有染色作用,对人体无害。
煮熟后的碱水粽看起来晶莹剔透,沾点白糖吃会让人感觉非常可口。
当然啦,祭拜祖先时,也要放上糖。
给人感觉神明的喜恶跟人一样,没那么令人不安、畏惧了。
然后是三碗带有艾草根须的‘艾酒’,一盆麻蛋。
麻蛋跟一种叫“江米条”的食品长的差不多。
只是我百度得知江米条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止虚汗之功效。
而妈妈说麻蛋吃多了会上火,所以,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同一种食品。
水果之类的,我记得有李子。
以前妈妈也买过荔枝,但这次她没买,可能是担心我们吃了会上火吧。
她说过荔枝不是那么重要,可有可无。
不像李子,这些年都没缺席过。
点燃香烛前,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先将菖蒲和艾草挂好。
妈妈不会包粽子,以前她会提前买好糯米、粽子叶、绿豆、咸蛋黄等,叫同事朋友到家里帮忙包。
现在要么去买,要么是她的某些朋友同事,或某个亲戚在家包好了送给我们。
所以,现在就只需要准备初一吃艾酒用的物品。
为了能买到好的菖蒲和艾草,也为了能在初一这天早点煮好艾酒祭拜祖先,爸妈会提前一天去市场把东西买回来。
我记得为了让菖蒲和艾草保持新鲜,爸妈试过将它们的根部浸泡在盛满水的盆子,或桶里。
第二天切艾草的一些根须来煮黑豆糖水。
而剩下还完好无损的那些,就分别挂在各个房门口,和各个神位上。
记得小时候不懂事,和妹妹弟弟总充满好奇的问爸妈:“为什么五月初一这天要挂菖蒲和艾草?这样做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爸妈总会特别耐心笑着告诉我们,说它们是吉祥之物,能镇宅辟邪、保平安,将它们挂在各个房门口,和各个神位上就没有脏东西敢进我们家了。
虽然我们心里觉得这种说法有些迷信,但它们还是像某些传说中的守护神一样,存在的令我们觉得安心。
仿佛这世上无论存有多少的妖魔鬼怪,我们的人生会经历怎样的坎坷挫折,总有些属于正义的东西,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守护着我们,给我们以面对困难,和战胜邪恶的勇气和力量。
因此,挂菖蒲艾草能镇宅辟邪这个说法虽显得有些迷信,我们依然没办法对它产生厌恶,反而觉得这种风俗即便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也不伤大雅。
毕竟,敬畏神明也是种信仰。
有所敬畏,人才不会轻易去做伤天害理之事,否则的话就会无所顾忌,无法无天。
“那端午节又为什么要吃艾酒的呀?这里面真的有酒吗?小孩子吃了不怕会醉吗?”
“为什么我一点酒味都没吃出来?只是放了一点点吗?”
我们心里就像装了本《十万个为什么》,一直对艾酒里面的‘酒’充满好奇和不解,追根究底的想弄明白,我们每年喝的东西里是否真的有酒,爸妈是怎么处理它们的?为什么我们一直吃不出来呢?
因为爸爸爱喝酒的缘故,我们每天都能闻到它,对它不仅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十分敏感,可艾酒里的‘酒’我们始终没吃出来,真是奇了怪了!
“传统的说法,大家认为端午节吃艾酒能防疫驱邪,吃了它后就可以祛除体内的邪气,这一年身体就会健健康康,无病无灾,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
“而我想,端午节期间每天都有粽子吃,糯米的湿气重,吃多了容易上火,艾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了体内的湿气会比较容易排出来吧。”
“它跟普通的糖水一样,没有酒,叫“艾酒”可能是因为好听······”
虽然我不太爱喝黑豆煮的糖水,但为了那美好的寓意,有的时候我还是会跟随习俗,让自己完成使命般的喝上那么一碗半碗。
当然啦,大多数时候黑豆都会被剩下来许多,哈哈······
我记得那糖水喝进喉咙,进入胃部的过程中,胸口会莫名的出现股清凉之感,让我觉得舒服和轻松。
不知这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身体得到了滋润出现的反应?还是艾草跟薄荷一样?吃进喉咙后都会带给人一股,仿佛清风路过胸口的感觉?
不过,它的清凉之感没有薄荷那么浓烈,淡淡的,有的时候你会觉得那是种不存在的微妙幻觉。
喝过不少次黑豆汤的我,从没有过这种感觉,所以,我想,那是因为有艾草存在的缘故吧?
如果划龙舟的话,通常时候初五的龙舟比赛最好看,最精彩绝伦,因为这一天是产生,最强者的日子!
听说得了冠军的龙舟队,能代表阳江去广州跟各地的龙舟队比赛。
不过,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奖金,听说不少呢。
不止一次听说,赢了的龙舟队第二天会大肆庆祝,宴请当龙舟队所属村寨、大队的所有村民吃饭。
因此,划龙舟是一个村寨、大队的大事,而不是划龙舟者个人的事情。
正所谓输了全村寨、大队的人跟着泄气沮丧,赢了整个村寨、大队的人感到欣喜光荣,哪怕赢得的奖金请不到自己吃饭。
我爸所属的大队就是这样,无论输赢都不会请大队的所有人吃饭。
除了请当时参与划龙舟的人员外,便是请跟划龙舟之事沾上边的相关人员。
比如我二大伯父,每年都参与其中。
不是他自己去划龙舟,就是他的船被征用。
小时候岸上的人可以通过认识的人,或买票的方式去到停在比赛河段的船上看划龙舟。
记得那个时候爸爸的母亲有一艘船,二大伯父有两艘船。
每艘船要有一两个,与划龙舟无关的人员负责开和看。
爸爸的大哥是个盲人,二大伯父不敢把船交给他一个人,特别是晚上······
所以,为了安全着想,每次二大伯父都会叫爸爸跟他们的大哥一艘船,直到龙舟比赛结束。
而那个时候妈妈还会带我出门,还会带我去看划龙舟。
记得去的前一天,我们总会跟二大伯父的儿女们约好,什么时候起床,几点去,带什么东西去。
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热闹的像是赶集一样,很有节日氛围。
突然想起,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侧前方船上的人,每当他们村的龙舟队比赛,就用根竹竿放又大又响的鞭炮外。
还有不少人划小船在河上卖东西,穿着制服的警察开着冲锋舟在河上巡视,查看每艘船的人数是否存在超载问题。
当时我家的经济情况很不好,没什么闲钱买零食吃,也不懂得享受生活,饿的时候就吃带去的粽子当午饭,渴的时候就喝从家里带去的白开水。
看见邻居家的外孙女吃零食,也不会羡慕,或叫妈妈买,看划龙舟好像就是去那里最重要的事。
后来妈妈不再带我去看划龙舟了,再后来划龙舟也从一年划一次,改成了两年划一次。
从初一、初三划到初五,改成了只在初五这天划。
以前七八点开始,划到五六点还未结束,看的津津有味的人们晚饭推迟吃了都还觉意犹未尽,一路开心的谈论着哪支龙舟队划的好,哪支刚开始划就翻船了,闹了个大笑话;哪支前两天划的挺好的,没想到初五这天竟会发挥失常,获得第一名的竟是意料之外的龙舟队。
听说以前举办龙舟比赛的资金是村寨、大队领导向村民、队员募集来的,不像现在,很多事都归政府某些部门管了。
不知是怎么做到的?三天的比赛浓缩到了一天,十点还未开始,不到四点就结束了,令很多爱看划龙舟的人感到不尽兴,感叹:还是以前那样好!
去年划了龙舟,今年没有的划,一点划龙舟的鼓声都听不见。
如果不是听见邻居们谈论怎么包粽子,看见一些人买菖蒲艾草从门口经过,让人感觉到些许节味,这个端午节淡的就跟平常日没什么区别。
昨天我还和小弟谈论起划龙舟的事,觉得今年没有龙舟划很可惜,一点过节气氛都没有,如果一年划一次就好了!
就像重阳节每年举办风筝比赛,端午节划龙舟也能成为我们阳江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那么不仅过节的气氛能够浓些,也会让我们感觉这座城市更具有生活气息,更具有人情味。
而提起阳江,外地人的印象里不只有刀具,不只有风筝,不只有海,还有端午节的划龙舟。
我一直都觉得,我们阳江的龙舟龙头是最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