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绪智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情商,不过在我的印象里,高情商这个词一直带有一种贬义,可能和我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有关,导致我一直把情商与会说话、会溜须拍马等同起来。所以,我也一直不愿意提情商一词,那就用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词来代替情商罢,只要意思一样就行。
EI这个概念最早由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汉译过来是《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当时我带着极度的违心感看完了这本书。不过也让我对情商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原来它是和情绪(emotion)有关的。根据情绪的作用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识别自己情绪、调节自己情绪、识别他人情绪、影响他人情绪。
例如一些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一些人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在无意间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这是在识别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很差,当然这些能力也是互相关连的。如果无法识别自己的情绪,那么识别他人情绪也是会有问题的。
那么既然都提到了情绪,那么先看一下情绪是什么:情绪被描述为针对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产生的突发反应,一个主体对同一种事件总是有同样的反应。(来自维基百科)
重点是“突发反应”——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提前意识到的。可以回想一下,有时候是不是在生气之后,才意识到生气的时候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但是是我们真的不能意识到的吗?并不是,只是在情绪冲上大脑的时候,我们没有强大的理智能力来识别并且控制情绪而已。
那么在初期,我们就要有意的识别自己的情绪波动,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生气,以及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在识别他人情绪这一阶段,出现了同理心一词:
同理心(英语:empathy),或称做换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来自维基百科)
其实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都是有同理心的。一个婴儿会认为自己与外界是一体的,比如,一个班级里一个小孩子哭的话其他小孩子也会跟着哭。当小孩子一点点长大,会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他再看到别的小孩子哭的话,他会试着安慰。如果在幼年时期,很少和其他小孩交流的话,这方面的能力就会有一点欠缺。
其实关于人的情绪方面的知识是很值得了解的,因为情绪是时刻都伴随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无法逃避他,并且在情绪的影响下,我们甚至会做一些很难想象的事情。只有在我们了解了情绪是如何对我们起作用的时候,才能让情绪真正的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