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后期的环境,导致心性的变化,形成了千人千面。德即性,德性,人的道德品性,自然至诚纯朴之性。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德是下功夫,是有志于道,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的就称为德相,譬如走路、行仪……都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相来。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举手投足见雅俗之说,德也是自我的教育,是内心的修为的折射。
德性的价值本身就包含着规则,它告诉人应当做的和不应当做的,让人知是非,懂礼仪,知廉耻。以德为先,德是人的本性情的思想,跨越时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作过定义:“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积小善而成大德。人的德性使人根植于内心的善良本性未变,并获得其内在的品质。
德性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头。有德性的人,一定是道德情操高尚、心地善良而达观宽厚的人,会以慎独自律约束自己。内在德性品质让人身心无羁绊,活着襟怀坦荡,率性从容而乐得自在。(韩荣)